清朝至民国时期江南乡村自治补证

发布时间:2018-03-02 17:23

  本文选题:江南 切入点:乡村自治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基层管理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是认识传统社会的一个切入点。根据费孝通的研究和对他亲身经历记述可知,传统的江南社会的农村实行乡民自治。江苏溧阳史氏族谱、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契约,可以作为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江南农村是乡村自治的补充证据。在传统的中国江南社会,由于国权不下县,掌握着伦理规范与价值判断的宗族长老与乡绅,在乡村自治中起主导作用。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from the angle of grass-roots management is a starting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According to Fei Xiaotong's research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ural areas of the traditional Jiangnan society are autonomous in the countryside.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n be used as a supplementary evidence of rural autonom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Patriarchal elders and squire, who hold ethical norms and value judgment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rural autonomy.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理财;民主化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时建;关于建立和谐农村基层组织的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2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3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4 董永强;;“零赋税时代”农村公共品提供难的博弈模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5 周振超;农民社区自治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庆明;;市场转型与底层行动的“去政治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周丹娅;顾伟娜;;从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透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才智;2011年13期

8 王志;庄天慧;;中国农村法治建设路径选择初探[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9 王建民;;城乡社会结构变迁研究:从实体分析到象征维度[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莲凤;;反腐败与中国社会组织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田先红;;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曹正汉;;分散烧锅炉——中国上下分治的威权体制及其稳定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6 刘西忠;;社会转型视阈中的就业基层导向——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为视角[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红岩;;弘扬西柏坡精神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8 陈沛照;;话语边缘与原生态文化反思——一个苗族村落教育的民族志记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9 兰世辉;;现阶段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的几个方向[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10 李金铮;;题同释异:中国近代农民何以贫困的论争[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猷猷;求偶纪—对“李木脑壳”的关系与演化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6 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8 谢明辉;多重逻辑下的农村公共服务[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珠坤;王安石政治哲学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武艳;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波;;绅士、乡村与农民《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读后随想[J];博览群书;2003年12期

2 贺永泰,刘常喜;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自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徐秀丽;;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公务人员——见之于农村复兴委员会的调查[J];河北学刊;2005年06期

4 张皓,陆远权;一份启示性的关于乡村问题的研究结晶——读《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德芳;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村治派[J];史学月刊;2001年02期

6 李文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自治与乡村治理运动及其失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J];近代史研究;2006年04期

8 黎志辉;;从乡村自治到苏维埃革命——以国共两党对农会和民团的认识演变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1期

9 沙春阳;陈莉莉;;彭禹廷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J];南都学坛;2006年01期

10 于建嵘;清末乡村皇权、族权和绅权的联结[J];探索与争鸣;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单正平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透过主义见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行政主导型县乡村自治和改良[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钟转朋;论阎锡山的乡村治理思想(1917-1928)[D];湘潭大学;2011年

3 丛晓丹;英租时期威海卫乡村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常晋峰;山西村治下乡村的变革与建设[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杜晓星;近代苏南地区村落共同体与土地制度的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孙家留;近代歙县乡村共同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5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5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