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政治转型与公民教育思想的兴起

发布时间:2018-03-03 14:20

  本文选题:公民教育 切入点:晚清时期 出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开始出现全面政治危机。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各领域相继产生了以自强御侮为主要目标的革新运动,公民教育思想的兴起即为重要代表之一。作为一种政治性极强的教育理念,源于西方的公民教育思想在晚清中国的生成,固然是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向近代转型的必然结果,但却更体现了当时中国学习西方、改造国民性及国家建构等多重政治诉求。政治转型因素对晚清公民教育思想兴起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不但使得这种公民教育思想从一开始就有着政治性大于社会性、工具性大于价值性等教育救国性质,而且使其在基本内涵及时代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原生性公民教育思想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别。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Western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China began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political crisis. The rise of the thought of civic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As a highly political educational idea, the emergence of the thought of civic educ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certain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o the modern times. However, it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demands of China to learn from the West, to transform th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o construct the country. The factors 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had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rise of civic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Not only has it made this kind of civic education thought more political than social, more instrumental than value, and so on, it has the nature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Moreover, it has formed a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original civic education thought of the West.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2 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2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建华;王兴龙;;浅论中国近代史中的右与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金建;袁世凯与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储天虎;;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对帝国主义的批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6 石文玉;;超然于新旧之间的一次思想努力——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背景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亚萍;;从甲午诗歌看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李在全;;民初的司法、传媒与政争——对1917年一桩高官案件的考析[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9 聂鑫;;国民大会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10 赵明玉;饶从满;;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王岗;;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赵定东;;“社会福利社会化”逻辑误差析论[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铭德;;孙中山、张作霖同盟与莫斯科的关系[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8 张剑;;“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推展科学事业的一生[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9 文红玉;;民初联邦思想与联省自治运动[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10 梁仲明;宫欣旺;;论危机处理中中央向地方授权的困境及其成因——基于汉、唐、清三代的比较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贾连莹;中等职业学校世界公民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明娇;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公民教育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淦;《百家讲坛》带给高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瑞良;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张辉;《觉悟》、《建设》和唯物史观的传播[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惊铎;;生态体验式道德学习引论[J];中国德育;2006年02期

2 朱小蔓;李荣安;;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对话[J];中国德育;2006年05期

3 徐勇;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J];近代史研究;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效民;;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J];杂文月刊;2010年05期

2 智效民;;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J];炎黄春秋;2010年03期

3 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5期

4 刘保刚;;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徐临江;;民国时期公民教育何以失败——以20世纪30年代浙江省公民教育为中心的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何爱国;;陈独秀的“现代爱国主义”命题及其当代意义[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7 刘保刚;;中国近代公民教育中的人文主义[J];中州学刊;2008年04期

8 张静;;严复的“民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刘保刚;清末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10 邓康延;;大国民·小时候·小事情[J];读书文摘;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晓阳;;余日章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早期本土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尉gq君;;浅谈辛亥革命与澳门公民教育的发展路向[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发言整理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卢羽华;特区意义在于突破改革路径障碍[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华;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桑圣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阚欣欣;民国前期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闵强;抗战时期大后方国民政府“党化教育”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伟胜;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D];郑州大学;2011年

5 曹丽娟;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研究(1933-1937)[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立刚;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农民工教育的启示[D];湖南大学;2012年

7 关争光;清末民初历史教育观念演变初探[D];扬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1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61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