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桂系政权对乡土社会的动员与整合
本文选题:新桂系 切入点:乡土社会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桂系集团通过民团组织和"三寓"政策对乡村社会的民众进行有效组织,通过村街民大会有效将政府意志传达到乡村地区,依托国民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服从政府的民众群体,对分散的乡土社会进行了有效的动员和整合。这就第一次将国家权力延伸到基层地区,改变了农村的乡土意识形态,强化了民众的国家参与意识。
[Abstract]:The New Gui Group organized the people of rural society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militia organization and the "San Yu" policy, and effectively conveyed the will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street people's Congress. Relying on the basic education of the people, they have cultivated a group of people who serve the government, and effectively mobilized and integrated the decentralized local society.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extended the state power to the grassroots areas and changed the rural local ideology. Strengthen the people's sense of national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分类号】: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建夏;;新桂系与广西商会关系述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6期
2 付广华;;民国时期新桂系政权的民族观述论[J];桂海论丛;2007年06期
3 黄yP;;新桂系在广西推行的教育新政探析[J];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谭肇毅;;新桂系的“三自政策”[J];广西地方志;2010年01期
5 宾长初;肖磊;;论新桂系公共造产的理念及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魏华龄;;对“新桂系”一词的商榷[J];贺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徐健;;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报业发展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8 吴忠才;大革命中的新桂系试析[J];学术论坛;1986年03期
9 庄民生;;简论新桂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0 曾少文;;略述新桂系与中共政治关系[J];大众科技;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谭肇毅;;评30年代新桂系的乡村建设[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魏华龄;对新桂系研究的一项新成果[N];桂林日报;2011年
2 廖振斌;拼将热血为吾华[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凡贞;新桂系县政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黎瑛;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巧群;新桂系时期广西财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寿新;新桂系时期广西土地问题与农村危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益华;新桂系时期广西学生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韦子玲;新桂系时期广西赈灾救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琼秀;新桂系时期广西四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辉;新桂系推广新式旱地农作物的法令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江雪英;地方主义与新桂系治桂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琴;抗战时期广西与中央金融业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夏彬洋;广西银行业务研究(1932-1945年)[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汪锋华;抗战期间新桂系在安徽的教育[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4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0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