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政体重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省制缺失
本文选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切入点:政体 出处:《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辛亥革命爆发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成为共识,但取法何种模式及形制,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下探索。光复各省为应对内外局势,调和各省自治与统一,仿北美十三州建国先例,采邦联制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继而因各省掣肘政府权力行使,并影响列强承认新政权,临时政府采取措施集权中央,遭到临时参议院及各省抵制。南北统一后,为限制袁世凯独霸政权,保存共和果实,孙中山在规划未来政制时,试图划分中央与各省权限,但同盟会内部意见纷歧,时势倾向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这一缺失,将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省制构建,置于各派政治力量角力之下,并成为中国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肇因之一。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republic replaced the monarchy as a consensus, but the mode and form of taking the method was explored by different political forces under the struggle.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 to reconcile the autonomy and unity of the provinces. Following the precedent of the founding of the 13 North American state,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in Nanjing was formed under the confederation system. Then,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exercise of government power by the provin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owers to recognize the new regime, the interim government took measures to centraliz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oycotted by the interim Senate and provinces.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order to limit Yuan Shikai's monopoly on the regime and preserve the fruits of the Republic, Sun Zhongshan tried to divide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powers when planning the future political system, but the internal opinions of the League were divi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ended to establish a powerful centralized government, and the Provisional Treaty Law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ailed to stipulate the provincial system and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powers. This deficiency pla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ncial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the Beijing interim Government under the struggle of various political forces. And become China's long-term political instability, one of the causes of social unres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号2013M5416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国福;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日期和主稿人问题——兼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订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关晓红;;辛亥革命时期的省制纠结[J];近代史研究;2012年01期
3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4 张亦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人辨正[J];历史研究;1983年03期
5 李国忠;民初国会制宪中中央与地方关系论争述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方潇;;清代救灾法律制度述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王宪明;杨琥;;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天根;;近代报刊与袁世凯军政利益集团的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汪志国;孙中山的治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朱从兵;;民国元年孙中山铁路建设的思想逻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8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9 吴元康;《孙中山集外集》等书勘误四则[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10 陶用舒,易永卿;左、李塞防与海防之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群;;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王建华;;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能力[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孙晓春;;人民主权观念与现代民主——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过程的政治文化解读[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于建福;;孙中山中庸教育哲学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9 刘淑珍;;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欣德;;“荣辱纷纷满眼前”——从陆荣廷的巴孟岩题诗看其晚年的荣辱观[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炜中;试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修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救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照;略论孙中山的近代国家思想[J];安徽史学;1998年01期
2 吴元康;陈独秀国家统一思想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3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关于联邦制的论争——以《民立报》、《庸言》、《东方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4 宋锐乔,倪少玉;陈独秀与西南军阀及其联省自治[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5 王丽萍;论联邦制国家的特征与类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朱志敏;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观新探[J];北京党史研究;1998年01期
7 王思睿 ,何家栋;自由民主主义在中国[J];博览群书;2004年06期
8 张继才;论宋教仁的国家结构观和地方制度观[J];船山学刊;2003年03期
9 陈夕;中共二大与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想[J];党的文献;2003年04期
10 桑东华;五四平民教育思潮的演变、分化和发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先雷;;民国北京临时政府:制衡下的联合[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教授 张继才;“革命通”冯自由其人其书[N];北京日报;2011年
2 ;谷思慎——山西第一个同盟会员[N];山西政协报;2011年
,本文编号:1611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1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