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农村新政激变中的官绅民及其互动——以1910年莱阳民变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4 23:20

  本文选题:清末新政 切入点:激变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绅权大张,原本作为乡村社会领袖的绅士进入国家政权,承办新政,不仅逐步失去了协调官民关系的原有功能,而且导致绅民关系恶化,绅民冲突不断。官府在处理绅民冲突的过程中往往偏袒绅士,弹压乡民,官民矛盾因此激化,新政激变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农民较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910年山东莱阳民变的发生,就是新政中官绅民关系急剧变动的产物,是一起典型的新政激变案例。报刊媒体普遍同情农民的反抗斗争,抨击官绅恶行,并看到了逐步显现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新政不仅没有遂清朝巩固统治之愿,反而促使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日益崩溃,沦为速亡之端。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gentry entered the state power as the leader of the rural society and undertook the New deal, which not only gradually lost the original function of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but also le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try and the peopl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gentry and the people were incessant. In the course of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gentry and the people, the officials tended to favour the gentry and the villagers, thus intensify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In 1910, the uprising in Laiyang, Shandong Province, was the product of a sharp change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officials, gentry and people in the New deal, and was a typical case of a new political upheaval. The newspapers and the media generally sympathized with the peasants' resistance struggle. Criticizing the evil behavior of the officials and gentry and seeing the tendency of the gradual disintegr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s rule reflected from one aspect that the New deal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not only failed to consolidate the ruling desire of the Qing Dynasty but also caused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to collapse day by day and degenerated into the end of the rapid death.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先明;;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绅民冲突的历史趋向与时代成因[J];近代史研究;2008年01期

2 刘增合;痛诋与对抗:清末朝野对新政的认知和反应——以鸦片禁政时期的财政状况为背景[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刘增合;朝野禁政观念与清末禁烟激变[J];文史哲;2004年02期

4 马自毅;新旧杂糅的清末民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国强;清末新政:历史进化中的社会圮塌[J];史林;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珍德;;清末农村新政激变中的官绅民及其互动——以1910年莱阳民变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郭丽娜;;论广州湾在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中的“边缘化”地位[J];史林;2016年01期

3 孙霞;;清末民初山西民变中的政府举措[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赵旭峰;;辛亥前后长子县“烧先生”运动的历史解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黄鸿山;;晚清田赋加派与基层社会管理格局变动——以江苏“积谷捐”为中心[J];史学月刊;2015年01期

6 翁有为;任润鑫;;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地方政治制度史研究[J];东岳论丛;2015年01期

7 周志永;胡勇军;;清末地方与国家的裂变:以1907年芜湖万顷湖民变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黄雪垠;;近三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9 王业兴;;1901-1910年清政府应对民变的措施及其评价[J];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10 苏全有;;从清末新政看财政危机中的政府应对[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涛;清末十年民变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2 马自毅;前所未有的民变高峰——辛亥前十年民变状况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刘增合;清末鸦片禁政与新政改革之契合[J];史学月刊;2003年08期

4 刘平;民间文化、江湖义气与会党的关系[J];清史研究;2002年01期

5 邱捷;清末民初地方政府与社会控制──以广州地区为例的个案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刘北成;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起因的解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牛敬忠;近代绥远地区的灾荒[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J];清史研究;1999年04期

9 殷俊玲;宣统元年反抗户口调查风潮[J];历史档案;1999年03期

10 郑起东;近代华北的摊派(1840—1937)[J];近代史研究;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秀丽;论清末新政的败因[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郑宪洲;清末新政研究的新创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钟霞;清末新政与边疆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以广西为例[J];学术论坛;2005年11期

4 邵勇;叶小青;;清末新政中的官僚主义简论[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5 王汉筠;;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关系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4期

6 胡志国;;清末新政的困境——以财政危机为中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聂立申;;论腐败对清末新政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王彬;;清末新政新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许建萍;;《福建农工商官报》与清末新政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戴鞍钢;;清末新政与新疆、西藏、川边地区经济的演变——兼与东部地区的比较[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简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2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3 李细珠;;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4 陆兴龙;;《清末新政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郭绪印;;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康春华;许新民;;清末新政与云南辛亥革命[A];云南省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细珠;关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李学峰;30年来清末新政研究述评[N];团结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鞍钢;清末新政的困局和末路[N];团结报;2013年

4 许晨亭;清末新政与地方社会的慈善事业[N];中国社会报;2013年

5 殷俊玲;清末新政与民变浅谈[N];光明日报;2002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熊月之;清末新政与危机的纠结[N];文汇报;2011年

7 实习记者 刘晨;既得利益集团搅黄了清末新政[N];长江日报;2014年

8 王频 葛玉红;换个角度看清末新政[N];光明日报;2007年

9 高放;清末新政的成败[N];学习时报;2011年

10 赵林凤;对清末新政的再思考[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奎;清末商部农工商部与社会经济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荣;试论清末新政的矛盾[D];吉林大学;2005年

2 苏明强;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城市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洪涛;论清末新政中的制度变革[D];西北大学;2005年

4 吴海萍;论清末新政中的集权[D];扬州大学;2008年

5 王丛丛;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初步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孙国雁;清末新政与移风易俗[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靳丽波;清末新政中的统治阶级政争[D];吉林大学;2006年

9 曹吉爱;日本亚洲主义与中国——以清末新政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马丽梅;清末新政中的奉天教育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3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13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