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期的水利运动与粮食短缺——以皖西北临泉县河网化运动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6 04:05

  本文选题:水利运动 切入点:皖西北地区 出处:《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57年中央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的号召,催生了"大跃进"时期全国水利建设的高潮。不过三年后的1960年又认为,这场水利运动在劳力占用及粮食浪费等方面加重了农村粮食危机。本文以皖西北临泉县的河网化运动为例,从地方实践层面讨论水利运动与粮食短缺的关系。文章认为,皖西北河网化不仅因占地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更因劳力占用导致农业丰产不丰收,同时水利工地上的过度消耗又加重了粮食短缺。产生上述情形的根源,一是水利建设的政治运动化,再就是跃进性的水利建设远超乡村社会实际承受能力,以致水利变"水殇"。
[Abstract]:In 1957 the central 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movement on the birth of the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climax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period. But three years later in 1960 and that the water movement aggravated the food crisis in rural labor occupation and food waste. The river county in the northwest of Anhui's movement as an example, from the local practic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ter movement and food shortages. The northwest of Anhui river network not only reduces the grain sown area covers an area of, because labor occupation causes the agricultural yield no harvest at the same tim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ite on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d food shortages. Causes of the above circumstances, is a political mov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n,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ety leap far exceeds the actual capacity, so that the water becomes "water war".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建国初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以1950年代的皖西北地区为中心”(项目批准号:12YJC770015)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F323.213;F326.11;K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志军;;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J];北京党史;2006年01期

2 王瑞芳;;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葛玲;;从水利建设到政治工程——1950年代皖西北打井运动的演变[J];安徽史学;2013年03期

4 陈贵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田水利建设经验之制度分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02期

5 葛玲;;新中国成立初期皖西北地区治淮运动的初步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04期

6 葛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皖西北河网化运动研究——以临泉县为例的初步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琳;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春晖;;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典当研究(1927-1937)[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2 岳毅平;;安徽园林发展史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何孔蛟;;试论建国初期会道门渐趋消亡的原因——以安徽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瑞芳;;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北根;;1957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探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孙乐;;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治理制度[J];才智;2011年20期

7 王丹凤;;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期历史变迁及其评述[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周震;;论《农业六十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郭圣福;;农业“八字宪法”评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06期

10 尤国珍;;建国后中共保存富农政策变动的再思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茂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瑞芳;;“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宗海;杨洪;;建国六十年来党的“三农”政策演变与经验总结[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4 孙东方;;山东省昌潍专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历史考察:1957—1958[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熠煜;;重走集体化道路的背后——毛泽东合作化思想与新农村建设[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6 李熠煜;;重走集体化道路的背后——毛泽东集体化思想与新农村建设[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7 唐正芒;;略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对“瞒产”的开明态度[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齐霁;刘世超;;新中国成立初期取缔反动会道门的斗争及其历史经验[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9 卢文;;毛泽东的农业合作理论研究述评[A];毛泽东研究述评[C];1992年

10 张寿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桥梁——略论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杰出贡献[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4 夏淼;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马爱杰;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陶艳梅;新中国初期三十年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阚国坤;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的历史研究(1953-1983)[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岳奎;革命与执政之间: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明师;1949-1978:共和国英模人物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1958-1960年甘肃省高等教育“大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马金雪;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雷;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取缔会道门工作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

4 朱妮娜;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的地方政府管理困境及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威;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娇;1945~1949年辽宁地区水利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琼;民国时期淮河灾害对皖北社会生态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1年

8 钟霖湘;“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曾凤云;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及其纠正[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江腾蛟;论农村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魁;;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2 刘长生;;1950年淮河流域水灾与新中国初步治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吴志军;;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J];北京党史;2006年01期

4 洪世华;邢富茹;;密云水库建设过程回顾——纪念密云水库建成50周年[J];北京水务;2010年05期

5 王瑞芳;;大跃进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得失问题研究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王瑞芳;;陈云的农业水利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陈宏,银路;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8 曹应旺;毛泽东与华夏江河(之二)[J];党史文汇;1995年06期

9 曹应旺;毛泽东与华夏江河(之三)[J];党史文汇;1995年07期

10 渠性英;;三晋水利建设“三步曲”——建国以来山西水利建设的实践与回顾[J];党史文汇;2006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 魏山峰;[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N];中国水利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天明;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2 刘彦文;水利、社会与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琳;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丁;我国农田水利政策变迁的政治学分析:1949-1957[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寿;关于毛泽东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杨朔;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江大伟;建国以来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河网化地区的地下水利用问题[J];农田水利;1960年01期

2 郑哲仁;;豫北原阳洼涝盐碱地区河网化的初步研究[J];水利学报;1960年02期

3 李鹏;河南省博爱县的林网化[J];新疆林业;1979年06期

4 王遵壀,刘文政,尤文瑞,宋荣冿;河网化与排水种稻是改良我国平原地区盐渍土的主要方向[J];土壤;1961年03期

5 刘其昌;;依靠科技进步 坚持科学治水——江苏省初步实现农村河网化的基本经验[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0年01期

6 牛玉龙;布扎克公社实现林网化[J];新疆林业;1981年05期

7 高原昌;浅谈公路网化建设是公路发展的主要渠道[J];林业科技情报;1997年02期

8 ;发动群众 艰苦创业 三年准备 两年大干 洛浦县基本实现林网化[J];新疆林业;1984年03期

9 ;坚持科学植树 加速林网化建设[J];林业科技资料;1977年04期

10 ;农场动态[J];农场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谷涛 贾禺 记者 正安;来陕调研“两网化”工作[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通讯员 新忠 王强 向东 卫广 YMG记者 刘军;“公路网化”铺就农民致富路[N];烟台日报;2012年

3 陈志利 陈志亮;滦县 三举措推进“两网化”建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4 记者 姚琳;我区力争年末“两网化”覆盖率达64%[N];广西日报;2013年

5 通讯员 郜玉华 李得安 韩向军;牡丹区今年被列为全省第二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N];菏泽日报;2013年

6 驻山东首席记者 王赓 记者 钟霞;山东再创39个村路网化示范县[N];中国交通报;2013年

7 YMG记者 姜晓 通讯员 李庆盛 李贵兵 董新云;“网化工程”织出农民幸福路[N];烟台日报;2013年

8 记者 王中宙;我市将针对“两网化”建设情况进行督查[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传华;龙华细化劳动保障管理“两网化”[N];海口晚报;2013年

10 蒋克俭;连云港网化工程建设日新月异[N];江苏经济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海波;包头市昆区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模式的运营与优化[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肖素光;网化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制备及强度改善[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8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18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