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二七”符号的建构和传播
本文选题:“二七”大罢工 切入点:“二七”纪念 出处:《江汉论坛》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二七"惨案后,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从符形、意义、时间、仪式及空间等多个维度对"二七"事件进行了塑造,不断建构和强化"二七"符号。20世纪20年代,国共关系虽经历了分分合合,但在建构和传播"二七"符号的过程中皆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对民众认同"二七"革命精神,接受"二七"符号所蕴含的多重象征意义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使"二七"事件在民众心中形成了深刻的社会记忆,为进一步发挥"二七"符号的社会动员功能奠定了基础。
[Abstract]:"27" after the massacre, the KMT and the community from the symbol, meaning, tim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space ceremony and the shaping of the "27" event,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the "27" symbol.20 century 20s, the relationship has experienced skelter,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27" the symbolic process all play a positive role. The public recognition of "27" revolutionary spirit, accept the "symbolic implication 27" symbol has a positive effect, so that the "27" event in the minds of people formed a profound social memory,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play a "social mobilization function 27" symbol.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周口师范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史视域中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项目编号:2014BLS003)
【分类号】:K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二七”死难烈士名单[J];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01期
2 汪瑞宁;;“二七”风云寻旧踪[J];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03期
3 ;敌寇留在定南的一笔血债──“五二七”北町大惨案[J];档案天地;1995年04期
4 常艳春;;不朽的“二七”——追忆“二七”大罢工前后[J];学问;2003年02期
5 山口直j9;;中国人のR栅閴嫟肼醒電f验所研究[J];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2008年00期
6 钱小惠;邓中夏与“二七”大罢工[J];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01期
7 刘健;黄骏;花俊;;《二七风暴》[J];百年潮;2013年02期
8 傅荷生;刘燕;邓泽宏;;从“争自由、争人权”的斗争看“二七”罢工的历史地位[J];历史教学;1984年07期
9 项英;“二七”事略[J];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01期
10 托尼·赛奇 ,李谦;二七罢工斗争是一次发人深醒的经历[J];史林;198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肖树臣 本报通讯员 扬惠卿 金备;“二七精神”激励中原人民前行[N];工人日报;2005年
2 王 韬;郑州二七纪念馆[N];河南日报;2004年
3 记者周晓梅;武汉纪念“二七”大罢工七十九周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本报记者 郑蜀炎 王卫东 通讯员 魏联军;先锋队·先驱者·先行者[N];解放军报;2011年
,本文编号:1630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3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