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及历程

发布时间:2018-03-21 20:11

  本文选题:近代 切入点:中日关系 出处:《河北学刊》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本侵华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生成的重要外部刺激因素,中日关系史上的1894、1915、1931、1937、1945年这几个关键年度成了民族复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先进分子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西方殖民侵略、成为世界强国中得到了振衰起弱、实现复兴的启示,把日本作为赶超发展的目标与寻求复兴道路的借鉴。作为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学理基础的西方民族观念、国粹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输入,都与"日本路径"有关。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向下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
[Abstract]:Japan's invasion of 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xternal stimulu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these crucial years in 1945 became an important time nod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o realize the enlightenment of rejuvenation, to regard Japan as the goal of catch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velopment and to seek for reference in the way of rejuvenation, as well a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western national concept, the import of nationalism and socialism, From the defeat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in 1895 to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1945, the Chinese nation realized a great turning point from sinking to reviving.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5;D82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英明;关于我国民族概念历史的初步考察——兼谈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辩证理解[J];民族研究;1985年02期

2 郝时远;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J];民族研究;2004年06期

3 金天明 ,王庆仁;“民族”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及其使用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南;;论《圣经》中人的存在——人与天地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方潇;;清代救灾法律制度述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王开玺;1907年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义;;浅析新儒家对经济的态度——以贺麟为例[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8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9 孙晓春;;人民主权观念与现代民主——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过程的政治文化解读[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李欣;;另类的科学修辞:中国灵学活动中的催眠术[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丹;五四时期留日学生爱国运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培宇;关于《救国时报》中的抗日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锦春 ,李毅夫;汉文“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初期使用情况[J];民族研究;1984年02期

2 彭英明;关于我国民族概念历史的初步考察——兼谈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辩证理解[J];民族研究;1985年02期

3 郝时远;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4 邸永君;“民族”一词见于《南齐书》[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彭英明;中国近代谁先用“民族”一词?[J];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02期

6 茹莹;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J];世界民族;2001年06期

7 黄兴涛;“民族”一词究竟何时在中文里出现?[J];浙江学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华;;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年会暨江桥抗战学术研讨会综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李卫民;;关于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野与心态——步平研究员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1年01期

3 孟晓旭;;《漂流事件与清代中日关系》[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1期

4 蔡宇安;;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晓丹;;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6 任知初;;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举行[J];历史教学;1988年09期

7 孟庆春,周彦;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纪念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研讨会综述[J];学习与探索;1995年06期

8 ;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02期

9 ;“九一八事变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3期

10 许金生;;萤石之战——日军入侵浙江与萤石掠夺[J];民国档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晓燕;;纵谈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史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郑大华;;“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3 孙立功;;重温开国大典——喜迎中华民族复兴曙光[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4 杨东梁;;中日关系五十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5 萧致治;;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奠基人[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6 戴东阳;;近60年来美国的近代中日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7 郑匡民;;明治时期日本在中国经营的中文报刊[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8 吕纪宏;;党的“三大法宝”在广济抗战中的成功运用[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9 王忍之;;总序[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建标;;弱国的武器:民初政府的外交宣传探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步平;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2 林利民;团结抗战 精神永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3 ;发扬辛亥革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N];人民日报;2001年

4 记者  曾淑花;中华民族的复兴与文明社会的建构[N];中山日报;2006年

5 中共安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 张宁;从中国近代以来历史演进的规律看中国共产党[N];安康日报;2011年

6 本报编辑部;共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N];解放军报;2011年

7 ;华侨华人心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N];人民日报;2011年

8 汪舒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孟蔚红;步平:历史大格局下的大国之路[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荣维木;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复兴[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风华;章太炎、连横民族文化思想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建标;权威的缺失:民初外交事务的政治化(1915-1922)[D];复旦大学;2008年

3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雁;“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孙高杰;1902-1937年北京的妇女救济[D];南开大学;2012年

9 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时广东;1905-1935:中国近代区域银行发展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开菊;50年代至70年代初中日民间艺术交流初探[D];四川大学;2007年

2 陈炜;论宋恕的日本观与维新主张[D];湖北大学;2012年

3 张帅;近代以来河北农民消费和生活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大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苏农民离村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张功材;中国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研究(1945-1972)[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矫立栋;从天宝山银矿看东北地方官维护矿权的斗争(1901-1915)[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民国;近代苏州烟毒问题及治理[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周丽妲;生育观念在近代以来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倪志杰;近代以来东海疆域问题的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5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45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d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