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炭不容,安敢协作”~——江西“剿共”时期遂川县的区联自治与官绅矛盾
本文选题:官绅矛盾 切入点:苏区 出处:《近代史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33一1934年间,国民党"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在江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但以萧家璧为首的地方士绅凭借着传统绅权和武力后盾实现了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在县府无视客籍区域"匪患"的情形下,客绅另立区联财政局,走向联区自治。县长潘毅然力求以财委会和"剿匪"司法权来约束客籍士绅,却遭到萧家璧等人的强烈抵制。潘毅然希望以中央军和"土豪劣绅"的罪名逼萧就范,不料萧却借粤军入客之机迫使潘毅然的计谋归于失败。以熊式辉为首的江西省政府最终不得不撤换潘毅然并任命萧家璧为第四区区长,从而结束了这场官绅冲突。遂川的官绅矛盾凸显了国民党"剿共"战争下的地方困境,"剿共"军事的转折一定程度上说是国民党与地方士绅分权的结果。
[Abstract]:From 1933 to 1934, the Kuomintang's policy of "three points of military affairs and seven points of politics"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difficulties in Jiangxi. However, the local gentry headed by Xiao Jiabi realized strict social control by virtue of the traditional gentry power and the backing of force. When the county government ignored the "banditry" in the Hakka area, the guest gentry set up a separate district financial bureau. The county governor Pan Yiran tried hard to restrain the guest gentry by the financial committee and the judicial power of "suppressing bandits," but it was strongly resisted by Xiao Jiabi and others. Pan Yiran hoped to force Xiao into submission on the charges of the Central Army and the "local tyrants and evil gentry." However, Xiao took advantage of the arrival of the Cantonese troops to force Pan Yi-ran 's strategy to fail. The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headed by Xiong Shihui, had to replace Pan Yilan and appoint Xiao Jiabi as the fourth district chie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gentry in Suichuan highlights the local predicament under the Kuomintang's "suppre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ar, and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suppre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military is, to some extent, the result of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local gentry.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社会史视野下的浙江革命史研究(1927—1937)”(13CZS075)的阶段性成果 杭州师范大学“望道青年学者激励项目”资助
【分类号】:K262.9;D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才友;;土地革命的地方因应:以东固根据地分田运动为中心[J];开放时代;2011年08期
2 崔岷;;“靖乱适所以致乱”:咸同之际山东的团练之乱[J];近代史研究;2011年03期
3 冯筱才;;1911:革命、秩序与社会阶层之异动[J];文史知识;2011年05期
4 黄道炫;;第五次“围剿”中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J];开放时代;1999年04期
6 李贻格;;江西遂川杉木林区兴衰史[J];农业考古;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坤坤;;社会学视野下的历史功能问题再认识[J];高校社科动态;2016年04期
2 罗敏;苏志宏;;近代中国边缘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路径[J];东南学术;2016年06期
3 张朋;;政治认同与集体记忆的建构:1932年陈独秀被捕的舆论反应[J];新闻界;2016年17期
4 张占彪;杨列全;;古代中国士的精神品格及其内在缺失[J];理论界;2016年08期
5 贾钦涵;;南京国民政府渐进式土地改革政策的形成[J];江海学刊;2016年04期
6 张朋;;政治认同与集体记忆的建构:1932年陈独秀被捕的舆论反应[J];天府新论;2016年04期
7 孙旭;;20世纪50年代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的特殊性——以贵州黔东南黎平县侗族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6期
8 应星;;红四军领导机构的演化与主力红军的组织形态[J];苏区研究;2016年03期
9 李培艳;;“新青年”的觉醒与结社——对五四时期小团体的整体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01期
10 李玮;;论1936-1942年毛泽东对鲁迅的引用[J];文学评论;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友良;;农村革命展开中的地方领导群体[J];近代史研究;2009年02期
2 杨奎松;;新中国土改背景下的地主问题[J];史林;2008年06期
3 张海防;;1855年黄河改道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池子华;;太平天国时期河南联庄会事件述论[J];历史档案;2007年03期
5 何友良;;革命源起:农村革命中的早期领导群体[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黄道炫;;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考察——以广昌战役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7 邱捷;;知县与地方士绅的合作与冲突——以同治年间的广东省广宁县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8 黄道炫;逃跑与回流:苏区群众对中共施政方针的回应[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9 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J];近代史研究;2005年02期
10 黄道炫;一九二○—一九四○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J];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灵敏;;对话潘毅[J];南风窗;2007年09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张红;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我市作报告[N];铜川日报;2010年
2 余亮;以“打工女孩”的名义[N];东方早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潘秀慧;再就业招聘本地人为何缺席?[N];温州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申剑丽;“新生代民工”之梦:生命不是“标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本文编号:1650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5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