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 2009年
“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裴倩倩
【摘要】: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大跃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的历程中占据着难以忽略的位置,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对此已经做出分析和评价。深入研究“大跃进”运动,不论对于总结历史,还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对某一课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有助于拓宽研究的领域和视野,从而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大跃进”运动的研究也可以借鉴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思路,还原更为明晰和全面的历史原貌。本论文采用这一思路,立足于“大跃进”时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着重分析了这一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政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分析了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心理表现的原因。试图通过搭建这样一种架构,为“大跃进”运动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考察视角。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为后文论述做好准备和铺垫。 第一章对“大跃进”运动的概况做了分析和论述,主要包括对“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的分析和梳理,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进行的过程演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后文分析这一时期领袖群体政治心理的表现奠定时代背景基础、搭建平台。 第二章对这一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进行研究,在深刻分析领袖毛泽东的政治心理表现的同时,也着重描述了领袖群体中其他领导人的心理。包括领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赶超心理、盲目自信心理和矛盾冲突心理等等,着力对领袖群体行为举止背后的政治心理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出这些林林总总的心理表现的相同与微妙变化,特别注意分析领袖群体和单个个体之间政治心理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为下文进行原因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主要围绕“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之所以会表现出某些特别的政治心理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划分和界定,将相关原因梳理于其中,力求做到全面而客观。 总结语部分对全篇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同时对论文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并提出一些后续设想,以此作为此课题继续研究的视角和动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爱云;;心理史学方法在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应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颖慧;大跃进时期《人民日报》社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沙;论“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基础[D];湘潭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大跃进”运动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6年01期
2 沈春敏;“大跃进”的起因及其留给今天的启示[J];长白学刊;1993年04期
3 刘蓬勃;坚持真理 心系农民──忆邓子恢同志[J];党的文献;1999年02期
4 曾成贵;刘少奇在大跃进初期和庐山会议中[J];党史天地;2000年03期
5 郭艳,陈兴玛;大跃进中的政治变迁与文化大革命的起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朝军;闻丽;;群体性运动与“大跃进”[J];晋阳学刊;2007年05期
7 王治涛;;不断革命论:“大跃进”运动的指导思想[J];南都学坛;2006年05期
8 李锐;“大跃进”失败的教训何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03期
9 曾红路;再论“大跃进”的历史成因[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谢永川;“大跃进”时期的社会心理剖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菁;;建国初期城市行政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邢和明;;“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黄黎;;马林来华与共产国际联孙方针的确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赵军锋;付艳;陈凌飞;;农村合作医疗的范式转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5 高正礼;邓小平与中苏论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芳;陶富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开创与推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夏小华;;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与主要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胡安全;;19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平凡;王明安;;论毛泽东对改革开放的贡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邸乘光;;马恩列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志华;;苏共二十大、斯大林问题与中苏关系——根据俄国最近披露的档案文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沈宗武;;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维芳;;毛泽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格;;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毕彩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博;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成小夏;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和谐政治关系理论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严旭;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卢敏;湘潭“四清”运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郑波;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D];湘潭大学;2010年
8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侯士杰;论黄桥战役与我党军事反顽斗争策略的形成[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森;干部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范荣康;袁晞;;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上)[J];百年潮;2002年07期
3 范荣康;袁晞;;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下)[J];百年潮;2002年08期
4 黄宗华;张昭国;;论政治传播与大跃进运动高潮的形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陈新焱;;都市报新闻评论发展的四大趋势[J];传媒观察;2008年04期
6 何爱军;;网络恶搞的传播学分析[J];传媒观察;2009年02期
7 陈邵桂;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社会政治心理文化的变迁[J];当代传播;2005年03期
8 马英民;“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众主流意识探析[J];党的文献;2003年06期
9 金元浦;重新审视大众文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10 王静;党史研究应借鉴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萌萌;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与“大跃进”的发动[D];河南大学;2011年
2 谢露;1958年襄城县大跃进运动历史考察[D];河南大学;2011年
3 周娟;基于标题分析的报纸与网络两大媒体的舆论偏向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雪伟;网络新闻评论对传统新闻评论的突破与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张建彬;20世纪50年代科技大跃进运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彦;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D];山西大学;2011年
7 樊哲高;1990—2000年人民日报社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朱新雯;“大跃进”运动中群众心理的探析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晓伟;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困境与“大跃进”的发生[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禹燕龙;大跃进政治决策失误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瑶姬;心理传记学视角下的毛泽东[D];南京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霁;八十年代以来“大跃进”运动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北京党史;1999年06期
2 杨志文;“大跃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潮初探[J];长白学刊;1997年01期
3 黄根兰;试析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成因[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04期
4 高其荣;毛泽东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05期
5 高其荣;近十年来关于大跃进运动成因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5期
6 陈东林;从灾害经济学角度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1期
7 赵士刚;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愿望与“冒进”成因辨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02期
8 朱耀斌;“大跃进”时期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解读[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王治涛;"大跃进"运动开始时间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陶季邑;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飞;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分析及引导[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2 王治永;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与政治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王荣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袁素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民众政治心理的变迁[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3期
5 赵和旭;民本思想与中国政治心理[J];江淮论坛;1986年06期
6 孙祥敏;顾波;;高技术战争应注重官兵政治心理的培养[J];社会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7 曹泳鑫;试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J];理论与改革;1997年02期
8 张雪荣,黄永明;自豪与困惑:秦朝统治者矛盾的政治心理——附论初创时期的中央集权制[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荣晓华;;政府与民众之间政治心理关系的特征与调适——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10 黄训美;;公务员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华;;失地农民群体政治心理状况分析——以中心城市近郊为列[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瑗;储峰;;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分析[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忠海;;论公民政治观教育与公民意识修养[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4 柏桦;;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明代州县官施政的影响[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5 李玲玲;;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建构的作用、途径及其完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玉敏;;新时期公民教育的核心——公民政治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方海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社会心理学诠释[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9 孔德元;尹忠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10 张师伟;;中国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委党校副教授 崔永刚;[N];联合日报;2008年
2 邓伟志;[N];北京日报;2002年
3 张弘;[N];北京日报;2004年
4 听潮;[N];青岛日报;2007年
5 陈玲;[N];青岛日报;2007年
6 薛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7 陈辉;[N];法制日报;2005年
8 王明洲 于泽;[N];中国国防报;2003年
9 陈辉;[N];检察日报;2004年
10 刘振来;[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丽霞;浙商政治心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李云;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洁;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5 赵来文;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价值之多重借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9 戴玉琴;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柳;“公考热”背景下大学生消极政治心理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于涛;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潘婧;我国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田念;现阶段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贺连辉;转型期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秀明;当代中国农民弱势群体政治心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陆莉萍;甘肃农村青年政治心理现状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琳琳;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严;当前青年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分析及引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唯唯;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大跃进”时期领袖群体的政治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