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研究(1949

发布时间:2016-11-07 13:43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研究(1949-196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2年

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研究(1949-1966)

陈杰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城市现代化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变迁重要内容之一的社会生活,相应的发生了重大变革。建国初的十七年间,济南市民的社会生活变化显著。物质生活方面,国家通过计划经济切实保障了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供应,市民物质生活水平与质量较建国前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建国初期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水平呈现起伏波折的特征。电影、戏曲、体育等文体活动有了不同程度的新发展,新的市民文化机构的建立,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发展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移风易俗使市民婚丧等礼俗逐步呈现出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新风尚,一些社会陋习得到消除。这些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在社会主义形态下,普通市民社会心态的变迁。新的价值观念逐步在市民中确立,这些的新思想观念又进一步影响、指导着其社会生活的进行,并在社会生活的运行中表现出双重作用。 对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在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各层面的横向剖析,可以从中看出济南市民社会生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市民生活具有较强的政治化色彩,政府主导的作用明显;市民社会生活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先进性和现代化特征,但总体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市民物质生活水平较建国前有了较大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发展缓慢,略有起伏。精神生活丰富繁荣,城市民俗既有传承又有革新等诸多特点。政治变革、政府主导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国内客观环境影响,以及新的市民社会心态、价值观的确立等方面都成为影响制约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及其之下的大众心理与价值观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其发展轨迹与变迁动因及其正负效应,不仅可以再现建国初期社会变迁,城市现代化发展风貌,而且还可以为当前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与文化,提供相关的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秀丽;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D];浙江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景和;;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J];河北学刊;2009年03期

2 陈建辉;;民国元年和十八年“国服”制度之研究[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路;;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及活动问题的发散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黄忠晶;社会问题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杨菁;;建国初期城市行政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8 赵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9 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10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中苏恩怨的一个缩影——河南焦作中马村竖井建设(1955-1970)[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3 李晨宇;;基于用户黏性的中国社交网站盈利模式可持续性分析——以人人网的用户黏性分析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邱梅;;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确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杨文利;;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社会习俗的变革[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武力;;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观的演进历史及其启示[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谭乃彰;;论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战略思想[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师吉金;;试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状况的变迁[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高正礼;;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珂;基于ArcGIS Server济南城市雨情WebG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徐冉;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卉;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辛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源的多重审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明;济南历史上的聚落发展与水环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艳;青岛的金融业与近代化(1897-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构建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体系的路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2 唐学玉;赵岚;;乡村精英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研究——以苏北在城农民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3 马键;马建军;王颖;柳楠;孙彤;王玮琦;;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民消费观初探——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4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咸宁市联合课题组;唐坤;卢克清;;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问题的理论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5 贾义保;;河南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6 朱建堂;;试论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张继涛;郑玉芳;;新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探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英魁;;农村精英人才流失与新农村人力资源再造的路径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郭俊敏;;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职能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刘建荣;;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道德现状——一项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学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美龙;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逊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由与责任:政府、企业和市民社会——第二届中国经济伦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2 朱英;论清末民初社会对国家的回应与制衡——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新型互动关系系列研究之二[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3 何真;论宪法的市民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姚楠;;市民社会德性化发展——对市民社会道德建构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黄洋;追溯“市民社会”的历史渊源[J];读书;1997年05期

6 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理想的复权及其历史性创生——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解释视域[J];学术界;2005年05期

7 夏少琼;;建国以来社会动员制度的变迁[J];唯实;2006年02期

8 王颖;;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管窥[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刘德伟;;市民社会与俄罗斯政治转型——实现自由民主制度[J];时代人物;2008年05期

10 阎孟伟;;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J];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可;;浅论葛兰西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建构[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元善;孙台维;;市民社会视阈下我国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朱沅沅;崔欣;;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发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何平立;沈瑞英;;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魏琛;金溢潮;魏勇;黎敬锋;曹希辉;周跃明;赵灵;王荣;聂翠花;蔡得样;王海燕;杜立新;刘中;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再论周用桓之路[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何晋文;;市民社会与公众舆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9 郁建兴;黄红华;;村民自治研究的研究[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10 邵龙宝;;中西方公民社会与文化传统之比较——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陈硕;[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肖岁寒;[N];中国社会报;2000年

3 吴春玲;[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国家司法部司法研究所 刘武俊;[N];华夏时报;2002年

5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Richard Madsen;[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蓝旭明 杨威;[N];检察日报;2003年

7 苏斌 江苏省安监局;[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8 乔桑;[N];中国社会报;2004年

9 王新生;[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杨连成;[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文山;越南农村管理中的乡规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3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代月;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光君;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为颖;私法视野下的中国社会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魏建国;自由与法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丽敏;市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齐霄阳;社会主义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飞轮;市民社会是中国走向法治的基础[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4 程二奇;近代中国行业组织的历史变迁[D];郑州大学;2004年

5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6 王锦文;儒家文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深厚文化资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张翀;论民间法的进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云;论马克思个人理论及中国当代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拥军;权利生成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陈国庆;市民视野下的明代商人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济南市民社会生活研究(1949-196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6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