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治”到“乡治”的桥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的乡村师范学校
本文选题:国民党 切入点:山东 出处:《史学月刊》2015年10期
【摘要】:1928年国民党势力进入山东后,何思源主持教育工作,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立遍布全省的乡村师范学校。通过深入考察其创建过程及其教师选聘和学生招考情况,发现此举正是执行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和法令的结果。国家、省、县、乡村的行政链条在新政权下得以凸显,以往被认为"形式上"的国家统一也有其实质性的内容。在国民党人看来,党已掌握国家,或者说"国已治",而乡村却濒临破产,且有他党活动其间,所以谋求"乡治"已刻不容缓。于是乡村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并且被当作"国"通往"乡"的桥梁。
[Abstract]:After the Kuomintang forces entered Shandong in 1928, He Siyuan presided over the education work. One of the major measures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normal schools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is was the resul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 policies and decrees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administrative chains of the state, provinces, counties and villages were highlighted under the new regime.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country, which used to be regarded as "formally", also has its substantive content. In the view of the Kuomintang, the Party has taken control of the country, or "the country has been ruled," while the countryside is on the verge of bankruptcy and there are other party activiti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seek "rural governance", so the rural normal schools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and are regarded as the bridge from "country" to "township".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G659.29;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春凤;;乡村教师流失问题研究回顾与思考——社会工作制度的引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苏全有;崔海港;;论清末民初的复科举主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任吉东;;从一体到异质:城乡文化蜕变的内部机制演变——以教育体系为中心[J];长白学刊;2013年05期
4 郁汉友;;晚清“新政”的再思考:以教育改革为中心的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1期
6 陈庆妃;;作为方法的“战争”——薛忆沩“战争”小说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04期
7 李贵;李华东;;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关于科举制度废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8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J];近代史研究;2012年03期
9 李云雷;;我们如何叙述农村?——关于“新乡土小说”的三个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王焕炎;;传统国家角色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2 宣朝庆;;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3 潘崇;;科举废除前新政人才结构透视——以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从人员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3 徐志伟;“乡土中国”的再发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卫东;清代科举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尚敏;近代社会转型与甘肃士绅[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9 伍春辉;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滕翠钦;被忽略的繁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2 刘毅;抗战前青年出路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中祥;近代江南市镇权力中心的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昊;抗战时期安徽县政改革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杨洪远;民国时期甘肃灾荒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戴志红;尽心育人:江西泰和一个乡村老师的教学经历与生活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东霞;清末学堂师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晶晶;转型时期地方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与困境[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荣争;《独立评论》视野下的知识分子与乡村建设论争(1932-1937)[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史善庆;社会舆论与科举革废[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志田;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容;;在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的日子[J];钟山风雨;2007年01期
2 雷天一;;抗战时期的省立衡山乡村师范[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3 龙正荣;乡村师范教育先驱——黄质夫[J];文史天地;2003年11期
4 周天胜;;致力于乡村师范教育的先驱——黄质夫[J];贵阳文史;2006年05期
5 傅建生;前言[J];上海艺术家;1998年04期
6 何峰;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J];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10期
7 刘兢兢;黄质夫与乡村师范教育[J];档案与建设;2004年06期
8 冯素陶;;“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J];群言;2001年10期
9 霜木;乡村师范教育家金海观[J];今日浙江;2003年08期
10 王惠舟;;忆邢容钦老师[J];教育文汇;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尧增;;大叔,我深深怀念您![A];儒将风范[C];1995年
2 ;办好乡村师范 改造乡村生活[A];97年中陶会师范教育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山西现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蒋新生;;同窗·同志·同一战壕[A];儒将风范[C];1995年
4 范里;;一封信决定了我的生活道路[A];儒将风范[C];1995年
5 胡建生;;让行知思想成为学校腾飞的翅膀[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敏 马萌 通讯员 吕立言;“乡村师范”的“全球视野”[N];徐州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晓朋;民国时期的江苏省乡村师范教育(1922-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燕;抗战前国民政府对乡村师范的办理及历史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莹;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牟秀娟;南京国民政府乡村师范教育运动述论(1927年-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谢招兰;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0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7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