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

发布时间:2016-11-08 16:27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

张静  

【摘要】:两千年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剥夺了中国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女子教育更是十分地关注,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广大妇女接受教育,在革命中思索和考察妇女解放道路,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使全中国妇女获得了解放。 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与革命斗争相一致的女子教育。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女子教育的,文章将通过探讨女子教育的历史背景,分析各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女子教育的理论指导思想,以及适应历史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革命根据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女子教育特征,进而归纳这一时期共产党女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女子教育的考察和研究,对于新时期的妇女运动的发展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革命根据地,女子冲破了封建婚姻,开始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妇女不仅获得了可以与男子同校的权利,而且还要求女子入学达到一定比例,还要求多方竞赛,激发妇女的积极性。为将女子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革命根据地还特地为妇女建立了夜校和高等小学,女子受教育逐渐有了保障。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学校、女子学校、夜校、训练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的。从这些形式看,它本身便含有反传统、反封建的因素;在女子教育的内容上,革命根据地女子教育的内容除根据地开辟之初的一段时间借助了传统的内容以外,其主要内容是革命的、提高革命根据地人民文化素质的知识。另外中国共产党还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临时编写了一些斗争性极强的宣传材料。既有利于扫盲运动的开展又有利于鼓励广大妇女参加革命。 革命根据地的女子教育完全摆脱了旧传统、老封建女子教育的颓废风习,从形式到内容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旧时女子教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修习事丈夫、事姑、迎宾客、教儿女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节烈贞洁”的内容,已经逐渐减少。这为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女子成为革命斗争的坚强堡垒,提供了保证;也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百战百胜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所实行的以革命为核心的妇女教育,,使中国广大妇女的地位和教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史以来没有的翻身感出现在广大女性的眉头,广大女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饱满精神,出现在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治舞台上,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9;K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20世纪30年代苏区卫生防疫运动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汤志华;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J];党史文苑;2005年20期

3 韩贺南;整体化、自省与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工作理念与方法(1927-1937)[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4 杨会清,吴晓敏;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妇女生活变革研究[J];求实;2004年02期

5 吕荤全;;从赣南民歌看中央苏区时期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J];党史文苑;2006年18期

6 李从娜;;苏区妇女政策探析[J];甘肃农业;2006年05期

7 林颂华;中央苏区妇女问题初探[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8 龙观华;近二十年中央苏区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东;红色苏区婚姻改造述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杨兴梅;民国防区制时代四川的反缠足努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秦晓梅;近代山东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施志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女子学校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宝春;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崔缨;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春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洪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辉;复修懿范 继美前贤——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人文理念及现代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卫,徐国利;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谷忠玉;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吴兴毛;;戴季陶的女子解放观——兼与陈独秀女子解放观的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董根明;陈独秀民众运动观的嬗变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9 吴之邨;“洪门”考源[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10 张晓丽;20世纪30年代苏区卫生防疫运动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东;;毛泽东对近代中国先进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放;;苏共怎样取得而又丧失执政的合法性[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岳思平;;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5 刘芸;熊河水;;铁军精神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征[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6 刘俊男;;国家起源的理论问题及中国个案分析[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诗的“现代性”问题[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8 沈宗武;;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潘敬国;张颖;;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的转变[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建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波;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5 陈珺;传教士与晚清女学[D];河北大学;2000年

6 魏宛斌;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7 李英翠;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9 吕守军;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与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D];河南大学;2001年

10 田锡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D];河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芳;;198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乔兆红;湘籍留日学生与湖南近代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陈文联;论五四时期探讨女子经济独立的社会思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巩茹敏;;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联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汪树东;现代人格与隐形传统——对“五四”爱情婚姻小说人物的一种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吕荤全;赣南民歌与苏区革命斗争[J];党史文苑;2005年18期

9 刘霞;;向警予对妇女解放的探索[J];党史文苑;2006年06期

10 陈信琼;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J];党史纵览;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艳;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光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教育方针沿革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钊;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方针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刘爱景;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峻;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高等教育的方针与措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宁;近代上海的女学生(1850—1922)[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任雅洁;论五四时期的男女同校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化芳;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的妇女运动述论[D];西北大学;2004年

9 张丽华;清末民初江苏的女子学校教育[D];宁夏大学;2004年

10 鲍琴;中国近代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学校与清末女子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黄梦婉;;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典型性及其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3 马文华;;民国时期的新疆女子教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4 安广禄;;祖孙三代同求学[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03期

5 王蓉;;汉代文化传播方式与女子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邢微;;浅析民国前期女子教育发展动因[J];学理论;2011年02期

7 孙玫璐;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子教育理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8 杨红辉,黄正泉;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9 赵跟喜;;敦煌唐宋时期的女子教育初探[J];敦煌研究;2006年02期

10 方晓珍;;清末安庆社会变革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陶嘉;;晚清进步知识分子的女子教育观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4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刘淼水;;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7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石阳;;青岛教会女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9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王斌华;;美国妇女教育的斗争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正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强海燕 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员;[N];南方日报;2010年

3 张李玺(中华女子学院教授);[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晓芽;[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高巧兰;[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6 供稿 中华女子学院宣传部;[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记者 孙成娟;[N];延边日报;2009年

8 张厚强 徐天国;[N];贵州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艾志敏 记者 姜艳;[N];河北日报;2002年

10 记者刘小菁;[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3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欧阳林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子院校的再兴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唐欣玉;被建构的西方女杰[D];复旦大学;2008年

7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文娟;五四文学中的女子问题叙事[D];吉林大学;2008年

9 姜丽静;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佳佳;明清女子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爱勇;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5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勇;近十五年来妇女教育地位的实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倩;汉代女子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张会霞;清末女子教育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晓庆;倡导与力行—近代欧美留学生女子教育观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8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