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典当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8 07:23

  本文选题:晚清时期 切入点:典当业 出处:《河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学术界对典当业已有一些深入研究,但对于典当业在晚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发展变迁却尚未有全面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典当业一些问题的探讨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 典当业发展至清中期达到顶峰,但至晚清时期,鉴于连年战乱、经济疲敝及其他金融行业的冲击等多重原因,使得典当业显现出衰落的迹象。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全国典当业整体数量趋于减少,但这种减少的趋势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受损较大,而内陆地区,则相对稳定并有所发展。从全国整体的角度看,经过政府的扶持和典当业的自救,晚清典当业仍呈现出一种发展的趋势。 居于典当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由于晚清时期社会经济发生剧变,典当业于资本、组织、经营等多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出为迎合新的社会经济形式而做出的调整。 晚清时期发典生息制度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受到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典当的税捐方面,在晚清时期由于国家经济疲敝、灾难频发而不断增加,使得典当的负担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晚清时期典当业的税率不断变化波动。 典当业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被称为“平民金融”,为社会各阶层所依赖。典当业一方面能够缓解民众的资金需求从而为民众所依赖,而另一方面其又是通过高利贷剥削民众的罪魁祸首,这种双重性自典当业自成立之初就存在的,随着典当业的发展,其剥削性更为突出,从而为后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典当业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在晚清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得以生存并对金融资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这是难能可贵的。
[Abstract]: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de some deep research on pawnbroking, but there has not bee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pawnbroking in such a special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pawnbroking in this period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studies.Pawnbroking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bu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pawnshop showed signs of decline due to years of war, economic weakness and the impact of other financial industries.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e author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whole quantity of pawn industry in China tends to decrease, the trend of this decrease is that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is damaged greatly, while the inland area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developed.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pawnbroking indus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till showed a trend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elf-rescue of pawnbroking.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wnbroking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awnbroking in capit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reflects the adjustment to meet the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s.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former system, some new changes appeare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tax burden of pawnbroking increased greatly because the national economy was depressed and disasters occurred frequently, which made the tax rate of pawnbroking fluctuate continuous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Pawnbroker is called "civilian finance" because of its unique operation mode, which is relied on by all social strata.On the one hand, pawnbroking can alleviate the people's demand for funds and be relied on by the public,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chief culprit of exploiting the public through usury. This duality has existed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pawnbroking,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awnbroking,Its exploitative nature is more prominent, thus be criticized by later generations.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pawnbroking can survive in the complex financial environmen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with its unique management model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capital and commodity economy, which is commendabl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52;F8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坤;;首届“国际典当论坛”综述[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2 ;弘扬传统典当文化 更新优化经营理念[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3 ;首届“国际典当论坛”宣言[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4 付建舟;田素云;;《浙江潮》与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5 柳洁;木子;;我是当铺典当师[J];涉世之初;2006年01期

6 邓大情;刘思彤;;晚清小说中的留学生形象[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夏飞;夏廷德;;晚清翻译文学发展与中国近代小说观的嬗变[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8 魏兆和;;晚清政府在新疆治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曲彦斌;;弘扬传统典当文化 鼓励创办公益典当[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10 张晨怡;;湘军名将罗泽南军事思想简论[J];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黎明;史晋川;;中外典当业研究述评——基于中国现代典当业独特性的研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Antonnia Mary Finnane;;危机地带的来信:晚清时期在海门和崇明的耶稣会教士的信函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3 夏春涛;;从《青县村图》看晚清时期的华北村落[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绪武;;继承与开拓[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5 褚宸舸;;晚清时期西北地区的烟毒及禁政[A];第二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洪兴;;盛宣怀家族的典当事业[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7 张晓琳;刘树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8 王思明;;西南大儒莫友芝[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9 席晓娟;;典当行运营模式及其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10 张耀华;;晚清时期世博会法律规章历史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尚 武;两部委齐抓典当业监管[N];中国商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马振华 通讯员 林志春;武汉典当业解决“抵押难”[N];长江日报;2008年

3 记者 郝薇 通讯员 田建军;忻州典当业助中小企业渡危机[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4 赵云旗;南朝寺院孕育典当业[N];中国商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礼福;典当业聚焦厦门说创新[N];中国商报;2009年

6 赵云旗;唐朝时的典当开始走向市井[N];中国商报;2009年

7 梓桐;英国典当协会做什么[N];中国商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礼福;全国典当业集结贵阳讨论新年工作[N];中国商报;2010年

9 马佳;看新西兰如何管理典当业[N];中国商报;2010年

10 敬玉;上海“两会”关注 典当业促进条例[N];中国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黎明;金融抑制环境下中国现代典当业的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建文;中国典当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董说平;晚清时期日文史书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占军;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西北的传教(1873-1911)[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杨勇;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郑小娟;徽州典商在明清徽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毛立坤;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D];复旦大学;2006年

9 吴国荣;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1866年-1911年)[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巍巍;真实与扭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阴若天;晚清时期典当业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袁彬;借鉴国外经验推动中国典当业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园园;我国典当业效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李慧;我国典当业发展的法律促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张剑轩;辽宁省典当业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胡俊;促进典当业健康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海兰;宗族制度与徽商典当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10 王灿;晚清时期西方科技在华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0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20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