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南京

发布时间:2018-04-13 06:52

  本文选题:宋庆龄 + 孙中山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摘要】:宋庆龄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南京既是其投身革命,追随孙中山结为革命伉俪的重要纽带,又是其继承孙中山遗志并与国民党右派斗争的重要见证地。南京中山陵是宋庆龄牵挂孙中山的梦萦之地,其归葬上海父母安葬地是其伟大人格的体现。
[Abstract]:Song Qingling and Nanjing are inseparable.Nanj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m to join the revolution and follow Sun Zhongshan as a revolutionary couple, but also an important witness for his succession to Sun Zhongshan's legacy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the Kuomintang Rightists.The Sun Yat-sen Mausoleum in Nanjing is a place for Song Qingling to care about Sun Zhongshan's dream, and the burial place of his parents in Shanghai is the embodiment of his great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江苏省历史学会;扬州大学;
【分类号】: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康彦新;史进平;;宋庆龄在1949年[J];文史精华;2007年03期

2 兰德尔·古尔德;王丽娜;;孙逸仙夫人忠于信仰[J];文献;198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田芳;;宋庆龄的报刊活动及编辑思想[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刘志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及历史经验[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3 张皓;叶维维;;北上:新中国成立前宋庆龄的心路历程[J];党的文献;2011年05期

4 牛玉峰;“马林报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05期

5 游国斌;;论抗战时期的民族自信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5期

6 褚家渊;爱国主义精神孕育了他——孙中山思想探源[J];党史纵横;2001年11期

7 唐奎;;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黄超凡;论“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地位[J];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12期

9 朱钦胜;再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欧丽娜;;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始末宋庆龄的贡献[J];传承;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伟;陈立超;;试谈中共琼崖一大推动的琼崖国共合作[A];竹林里风雷——中共琼崖一大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9年

2 丁留宝;;抗战时期宋庆龄的募捐活动述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朱玖琳;;襄助孙中山革命的宋耀如[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4 王杰;杨新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学术回眸[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5 黄超;;简述宋庆龄对抗战的贡献[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六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法威;平均地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李雪英;宋庆龄思想纲要[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徐锋华;身份、组织与政治:1938-1958年的宋庆龄和保盟—中福会[D];复旦大学;2009年

6 徐锋华;身份、组织与政治[D];复旦大学;2009年

7 林牧茵;移植与流变—密苏里大学新闻教育模式在中国(1921-1952)[D];复旦大学;2012年

8 郭志栋;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孙尚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10 赵小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研究(1921-1949)[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2 杨瑛;郑太朴科学活动及其科学思想探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李雪;孙中山和谐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罗燕;孙中山民主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罗春梅;国民党左派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黄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敏荣;抗战初期救国公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弓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谭永清;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势力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兰;留得忠贞在人间(续一)——宋庆龄与孙中山之恋[J];档案天地;2002年02期

2 沈飞德;从宋庆龄《自述》看其与孙中山结识、结婚的经过[J];档案与史学;2002年02期

3 米 兰;留得忠贞在人间(续二)——宋庆龄与孙中山之恋[J];档案天地;2002年03期

4 陆仰渊;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纪实[J];民国春秋;1998年05期

5 福子;宋庆龄“私奔”横滨[J];档案时空;2003年05期

6 师永刚;林博;;宋庆龄“爬窗”嫁给孙中山[J];人民文摘;2006年12期

7 陈仁宝;宋庆龄考孙中山[J];咬文嚼字;2005年05期

8 纪文伶;;孙中山与宋庆龄:笃爱有缘共死生[J];半月选读;2010年04期

9 张雪峰;宋庆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J];文史杂志;1996年06期

10 杨天石;宋嘉树与孙中山、宋庆龄的婚姻[J];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守福;;十载同舟千秋业——宋庆龄给孙中山当秘书的故事[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2 朱玖琳;;襄助孙中山革命的宋耀如[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3 中村哲夫;简柏惃;;关于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1993年3月10日在上海中山学社的报告[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4 范方镇;张胜苏;;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宋庆龄的影响[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钟清汉;小野寺照子;;宋庆龄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及其实践[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李嘉龙;;宋庆龄决不可能诞生在川沙——对“宋耀如宋庆龄在川沙活动”的质疑[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7 鲁平;;学习宋庆龄[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8 杨雪芳;;论宋庆龄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9 久保田博子;张玉萍;;二十世纪的宋庆龄——宋庆龄思想和行动的源泉[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10 刘国友;;宋庆龄的世纪追求[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佳;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第二十一次联席会举行[N];团结报;2009年

2 盛永华;历史将永远铭记[N];人民日报;2003年

3 ;关于孙中山宋庆龄婚姻的新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崔桂林;从民生主义到关注民生[N];文汇报;2008年

5 朱馥英邋通讯员 沈建文;孙中山宋庆龄雕像将在武汉落成[N];团结报;2008年

6 记者 赵伟;孙中山卫士长遗物捐故居[N];中山日报;2008年

7 王巍;为孙中山宋庆龄文物采购一个“家”[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8 记者 杨文平 实习生 张盛 通讯员 唐闻;孙中山与宋庆龄铜像落成[N];长江日报;2009年

9 王浩良;孙中山奉安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6年

10 盛永华;与时俱进的宋庆龄[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锋华;身份、组织与政治[D];复旦大学;2009年

3 周宇;天下为公[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徐德刚;五权宪法监察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7 徐锋华;身份、组织与政治:1938-1958年的宋庆龄和保盟—中福会[D];复旦大学;2009年

8 颜军;孙中山民权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国怀林;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发展阶段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谌来业;五权宪法之考试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龙;孙中山与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张慧卿;闽南护法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卓;孙中山民生主义浅议[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坡;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渊源和成因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熊肖;孙中山的国防科技思想[D];山西大学;2006年

6 张晓杰;孙中山的行政发展思想述论[D];东北大学;2006年

7 柏杨;孙中山人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牛丽霞;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俊云;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探讨[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素春;孙中山的农民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3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43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4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