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时期凉山彝区“政治指导区”及“建设指导局”的由来、内容及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14 06:39

  本文选题:民国凉山彝区 + 政治指导区 ; 参考:《民国档案》2014年04期


【摘要】:凉山彝区的"政治指导区"及"建设指导局"是民国时期治理彝族地区的制度建设,也是民国"边政"制度史的内容。近代以来,彝区因统治格局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数十万彝民迁至西昌安宁河流域,需要保护,施以管理。于是,"政治指导区"作为过渡型政权因之建立,以管、教、养、卫为政策,发挥职能。其后,国民政府接管西康省"政治指导区",改为"建设指导局",纳入行政系列,以"建设"为要旨,试图治理凉山彝区。受内外因素的限制,国民政府的"建设"构想难以实现。1950年后,凉山彝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通过"民主改革",撼动传统社会的"根本",基层民主建政,实现了制度统一、管理有序。
[Abstract]:The "political guidance area" and "Construction guidance Bureau" in Liangshan Yi region are not only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governing Yi nationality area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also the content of the system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Border Government".Since modern time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Yi people have moved to the Anning River basin in Xichang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the ruling pattern and social structure.As a result, the political guidance area was established as a transitional regime, with the policy of managing, teaching, raising and protecting, and exerting its functions.Subsequentl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ok over the "political guidance area" of Xikang Province, changed it to "Construction guidance Bureau", and included the administrative series, with "construction" as its main purpose, and tried to govern the Yi area in Liangshan.Restrict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After 1950, the Liangshan Yi region implemented regional autonomy of ethnic groups. Through "democratic reform", it shook the "fundamental"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build government, and realized the unity of the system.Orderly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分类号】:K2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甫旺;;云南昙华山彝族母权制残余探讨[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2 李金发;;浅议彝族宗教文献《指路经》的文化内涵[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军;;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则溪制度述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太丽琼;;澜沧江流域彝族历史源流与族称探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吴明静;;对彝族舞蹈文化发展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年06期

6 王成平;;国外彝学研究历史及现状之我见——浅析彝学研究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7 陶陶;吴迪;赵在绪;;明清时期四川地区城池修建的时空序列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1期

8 陶学良;明清之际的彝族文化(上)[J];楚雄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9 张方玉;试论彝族的宅居文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刘晔;;浅论“水”特质的傣族舞蹈文化[J];电影评介;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文辉;;一部不应被忽略的佤族研究著作——读《滇西边区考察记》[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石甜;;阿细祭火文化的原生态考察[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天凤;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3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秦树才;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9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彝族黑—凉山彝族植物染黑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张e,

本文编号:1748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48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