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6 11:24

  本文选题:抗日战争 + 社会建设 ; 参考:《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努力进行社会建设。在改善人民生活、变革社会习俗、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强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以史为鉴,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深入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理论,对我们深刻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及对社会主义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运用综合分析法,系统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关注边区社会建设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为边区社会建设研究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Abstract]:During the Anti Japanese Wa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in extremely difficult condi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 Efforts in improving people's lives, change social customs, 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strengthen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very fruitful work,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Learn from history, to better grasp the future. The further study of Shan Gan Ning border area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w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society Chinese, summing up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or new socialist period and to implement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l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Shaanxi Gansu Ningxia border region during the Anti Japanese War society, by us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systematic research metho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ocusing o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ystem and integr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 modest contribu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J];陇东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闫亚平;;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风廉政建设[J];南方论刊;2009年08期

3 杨洪,吴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改革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陈福荣;;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秘密工作[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宗海;;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灾害及其救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振中;李忠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导刊;1985年08期

7 张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庞广仪;谷加恩;;试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农民特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闫团结;;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处理周边关系的政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J];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风气的变革[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程朝云;;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奔赴陕甘宁边区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3 祖彤;;根据地军事法制建设有力保障抗日战争胜利[A];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刊[C];2005年

4 刘烽;;延安时期的歌声[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春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能力探析——以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个案考察[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燎荧;;陕甘宁边区的文艺运动和毛泽东文艺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7 邬正洪;;略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及其作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会论文集[C];1985年

8 张美娥;;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9 花海洋;沙宁;;《讲话》前后的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钟修芳;;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的文化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下)[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连印;做好修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工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本报特派记者 杨圣泉;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N];重庆商报;2005年

4 胡正平;庆阳赋[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涌;市场沟风云录:“总后方”陕甘宁的再突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待续)[N];大众科技报;2001年

7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蒋安杰 杨傲多;借鉴陕甘宁边区经验创建刑事和解制度[N];法制日报;2007年

9 记者 洋夏 通讯员 惠兴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修复竣工典礼在延安举行[N];西部法制报;2006年

10 记者 刘西英;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延安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隆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县级政府管理研究(1937-194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欧阳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锄奸反特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炜达;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10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李对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及运行机制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4 陈珂;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边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王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蔚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货币政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裴巧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8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乃山;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李淑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事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8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58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