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南通士子与印尼华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6 14:00

  本文选题:晚清 + 南通士子 ; 参考:《华侨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晚清新式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学制改革,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使士子传统的仕进之路受到影响,使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晚清状元张謇在南通的近代教育实践,使南通一跃成为近代教育之乡,恰值南洋从国内延聘华校教师之际,南通成为华校师资引进的重要地区之一。以李春鸣为代表的南通士子在这种时代背景和机遇下,到南洋从事华文教育。文章分导论、主体和总结三个部分。在对科举制废除前后南通士子生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后,主体部分阐述了三点内容:一是科举制废除后南通士子的出路问题,尤其是张謇在南通的教育实践带来的近代化发展的影响,给南通士子下南洋提供了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二是概述近代印尼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南通士子或担任教师,或创办华校,在近代印尼华文教育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三是通过对雅加达中华中学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南通士子在推动雅加达中华中学的创办与发展、学生的培养和进步教育的作用,尤其是李春鸣先进的办学理念、进步的爱国教育和华中精神的培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南通士子下南洋从事华文教育,既是独特的人文环境的作用,又是特殊的历史机遇的影响。透过南通士子投身海外华文教育的经历,肯定他们在印尼近代华文教育中的作用,为今后海外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he school system and the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1905.Zhang Jian's modern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Nanto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ade Nantong a land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Nantong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eachers from Nantong.Nantong Shizi, represented by Li Chunming, went to Nanyang to pursue Chinese educ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and opportunity.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summary.After analyz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Nantong scholars' survival before and after the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the main part expounds three contents: first, the outlet of the Nantong Shizi after the abo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development brought by Zhang Jian's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Nantong provides a unique background and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Nantong Shizi to go down to the South Ocean.Secon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onesian Chinese education, Nantong Shizi or as a teacher, 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schools, in the modern Indonesia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Third,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the Jakarta Chinese Middle School, we can see that Shizi Nanto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akarta Chinese Middle School,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especially Li Chunming's advanced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Progressive patriotic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Central China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Nantong Scholars engaged in Chinese education in Nanyang, which is not only a uniqu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but also a special historical opportunity.Through their experience in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Nantong Shizi affirmed their role in the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in Indonesia,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52;G7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台湾开展华文教育的措施与特点[J];八桂侨刊;2000年03期

2 林华东;走向21世纪的东南亚华文教育与教学[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李荣华;泰国华文教育形势好[J];八桂侨刊;2001年03期

4 颜天惠;印尼华文教育的新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1年04期

5 温北炎;印尼华文教育的过去、现状和前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周聿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机遇与困惑[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黄艳梅;;论泰国华文教育[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5期

8 王功平;试论华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学术研究;2002年09期

9 吴前进;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恢复的前提和前景[J];国际观察;2002年05期

10 张晓华 ,肖静芳;大马华文教育一瞥[J];国际人才交流;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耿虎;;五缘、谱牒文化视野下的两岸华文教育[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2 张灯;;大华文教育视阈下的境内外学生互动教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3 周聿峨;廖小健;杨松;;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4 袁振华;曾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教学研究,促进华文教育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蓝小玲;;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的阶段与特点——兼谈华校闽南话与普通话教学的关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嘉郁;;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简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耀东 黄兴忠;“永远支持华文教育”[N];广西日报;2005年

2 远猷;努力拓展华文教育新途径[N];人民日报;2007年

3 罗华荣;老挝华文教育别具一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华文教育是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郭万盛;海外华文教育:升温又升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子岩;发展华文教育正当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杜榕 寒牍 (本报记者 杜榕);华文教育 方兴未艾的“留根工程”[N];人民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路治华 临沧市侨联主席、侨办主任;创新华文教育凝聚侨“根”侨“魂”[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张伟超:华文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记者 秦小艳;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获捐900万[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樊荣;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启华;教育菲化案及其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骆秀红;二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兴衰及原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张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进敏;菲律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许;菲律宾华文教育支持者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树利;战后美国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孙易红;沈慕羽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源;冷战后加拿大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韩瑞凤;冷战后菲律宾与泰国华文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9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59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