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灾救荒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6 19:56

  本文选题:华中抗日根据地 + 灾害 ; 参考:《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至1945年间,根据地的军民不仅遭受着日军、伪军、顽军的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而且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苦不堪言。天灾人祸相互交乘,这时的抗灾救荒工作就成为了关系根据地存亡的头等大事。 本文对构成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八块根据地的档案资料、有关著作和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对全文分为了四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概况和严重的灾情对根据地造成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从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和一些当时重要的社会因素分析灾害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在抗灾救荒过程中,根据地政府和民间主要的救灾机构。同时,根据地还利用赈济贷粜、节粮储粮、卫生防疫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抗灾救荒进行了介绍和简单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灾荒成效的分析和对今天的启示。虽说受社会、科技等条件的限制,在抗灾救荒的过程中存在不足,但根据地总体的抗灾救荒活动是很有成效的。
[Abstract]:The Central China Anti-Japanese Base area was founded by the New fourth Arm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ttlefield behind the enemy lines led by the CPC. From 1937 to 1945, the army and the people in the base area were not only subjected to Japanese and puppet troops.Recalcitrant military raids and economic blockades, and the face of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miserable.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intermingl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work became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survival and death of the base area.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lassifies and analyzes the archives, works and papers of the eight base areas that constitute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in Central China, and divides the full text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in Central China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erious disaster situation on the base area.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isasters from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me important social factors at that time.The thir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e government and civil disaster relief agencies 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relief and relief.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relief loan, grain saving,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so on,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in the base area.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famine and today's enlightenment.Although limited by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relief, but the overall disaster relief activities in the base area is very effectiv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添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公营经济的实践探索与启示[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张玲;;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的外交思想[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杨璐;;抗战时期延安的在职干部教育[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4 刘传本;闵玉婷;;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特征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艳丽;;浅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关系[J];文教资料;2011年25期

6 赵月恒;;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人权思想及实践问题研究[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7 赵晓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2期

8 黄子建;;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报刊诗歌和诗歌报刊在抗日宣传中的作用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7期

9 阎化川;;抗日战争时期侯登山舍身炸碉堡[J];百年潮;2011年06期

10 刘守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与党的建设[J];学理论;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查树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A];继承丰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论文集[C];1994年

2 李清泉;;淮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指挥中枢[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四)[C];2005年

3 邓旭初;;开幕词[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4 沈蓓绯;;毛泽东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鹏飞;;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6 库充;;刘少奇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7 李广;;回顾苏南、苏中反“清乡”斗争的胜利[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8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三届年会选出新理事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7年

9 周岩;;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印刷出版工作的历史性创造[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尧山同志的讲话[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前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王恩汉;《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出版[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江苏省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开创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经验回顾及思考[N];新华日报;2010年

4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杨云龙 王康泰 执笔;太原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作用[N];太原日报;2011年

5 市委党史研究室 郑艳丽;论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区的统战工作[N];汕头日报;2011年

6 记者 胡敏;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铁军精神[N];扬州日报;2008年

7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N];解放军报;2005年

8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李久林 成林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杨惠玲;“愿后人铭记这段历史”[N];石家庄日报;2010年

10 中共河南省开封市委党校副校长 廖海敏;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N];山西党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丽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炜达;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魏鹏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立影;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进程[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文志勇;民国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艳香;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灾救荒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2 刘丽梅;上海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地下交通研究1937年-1945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凌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中的美国人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英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杨修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救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喻醒玲;郭南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D];兰州大学;2011年

8 马菲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丁东;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报纸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永发;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现代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0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60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