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苏联驻华使节在中国自费旅行事件考
本文选题:中苏关系 + 苏联驻华使节 ; 参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01期
【摘要】:1959年11月,契尔沃年科接替尤金任苏联驻华大使。他是赫鲁晓夫的亲信,十分注重研究中国问题,1961年他组织苏联使馆工作人员包括其本人分赴四川、云南、江西、江苏、辽宁、黑龙江、新疆等地自费旅行。本文拟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阐释,来探讨在中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苏联使馆组织自费旅行的目的,总结中苏外交博弈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In November 1959, Chervonenko succeeded Eugene as Soviet ambassador to China.He was a close friend of Khrushchev and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China. In 1961, he organized the Soviet embassy staff to travel to Sichuan, Yunnan, Jiangxi, Jiangsu, Liaoning, Heilongjiang, Xinjiang and other places at his own expense.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the archive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o sort out and explain the history of this historical even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urpose of the Soviet Embassy organizing self-funded tra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nse Sino-Soviet relations.Summing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diplomatic game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China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with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品良;;苏军驻中国东北研究述略[J];党的文献;2005年06期
2 夏军;;蒋介石为新疆境内中苏经济合作事宜致经济部等代电[J];民国档案;2006年02期
3 左双文;曾荣;;联苏、和共、抗日:1937年宋美龄的政治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高学文;;五十年代中苏同盟裂变中的中国战略[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5 王珍愚;试析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6 陈尚富;;“文化大革命”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内在关系[J];新世纪论丛;2006年02期
7 谢清明;;北塔山事件与中苏关系的演变[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张留伟;薛伟红;;中苏关系破裂的深层原因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沈志华;;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一九五七年莫斯科会议[J];历史研究;2007年06期
10 张盛发;;中长铁路归还中国的历史考察[J];历史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世相;;全面抗日战争初期中美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启示(1937~1941)[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栾景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比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3 刘存宽;;重新评价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4 汪小平;;中苏关系与台湾问题(1954~1958)[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5 储峰;;20世纪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述评[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纪莲;;早期中苏国家关系概述(1917~1924)[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罗燕明;;毛泽东第二次访苏与莫斯科会议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郭秋光;;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9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栾景河;;对刘少奇使团1949年秘密访问莫斯科的几点看法[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栾景河;抗战期间苏联对华政策的艰难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张剑;旁观者的犀利:苏联科学家笔下的荒唐岁月[N];东方早报;2011年
3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赵庆云;青年学生致胡乔木的一封信[N];团结报;2010年
4 徐邦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我为蘑菇云的升起而战斗过(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何立波;新疆军阀盛世才与前苏联交往秘密[N];西部时报;2011年
6 丁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其大国地位的确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颖;“我们的知识不够,要赶快长”[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汪朝光;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关培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武汉大学;2007年
3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佼丽;中国核战略与中美、中苏关系(1954-1976)[D];山西大学;2005年
2 华德莉;中苏关系研究(1917—1924)[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昌沛;中苏经济关系“蜜月期”专论(1953-1959)[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瑞涛;对“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经济援华的历史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石文文;1950年代中国学习苏联运动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乔广德;20世纪20年代的中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余志强;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中苏分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程珂;1950年北京美国兵营地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尤金(Eugène Zagrebnov);1950-1960年中苏分裂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程金华;中国对美越和平谈判态度演变析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2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6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