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时期的直隶地区
本文选题:义和团 + 直隶地区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在义和团时期,直隶地区存在着清政府内清流派和洋务派的尖锐斗争。清流派主张严夷夏之防,认为学习外国的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将导致亡国灭种。不懂得中外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将爱国主义变成了盲目排外。他们的思想,落后于时代,被时代淘汰。洋务派顺应了时代潮流,得到了发展。
[Abstract]:During the boxer period, there was a sharp struggle between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Westernization school in the Qing government. The Qing Dynasty advocated the prevention of the summer.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strengths of the foreign countries were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would lea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The times were eliminated by the times. Westernization groups adapted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got th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分类号】:K25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熟村;;袁世凯与景廷宾起义[J];殷都学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3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欧阳跃峰;王军;;新式学堂与清末革命——以徐锡麟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8 贾熟村;;北洋舰队的筹建[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9 曾光光;;戴名世与桐城派关系辨析[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10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2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黄权;;论苏元春的爱国主义精神[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文俊;;清末民初桂越边境的对汛[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爱国;;黄易对金石学的贡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10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茗;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磊;李元度的史学思想与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9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大伟;;“李鸿章遗疏保荐袁世凯继任直督”辨误[J];安徽史学;1985年05期
2 贾熟村;;义和团时期的袁世凯[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贾熟村;;义和团时期的刘坤一[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丁进军;袁世凯驻节朝鲜期间函电选辑(下)[J];历史档案;1992年04期
5 闻声;;曼尼克思的“忽悠”人生[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01期
6 廖一中;袁世凯与《辛丑条约》的签定[J];贵州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7 刘本森;;义和团运动时期袁世凯在山东的内外政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丘权政;;论甲午援朝[J];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朵渔;;中国碎屑(6)[J];成功;2007年11期
10 廖一中;“东南互保”与袁世凯[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建娣;;李鸿章平捻政策出台前后[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关威;;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方民镐;;19世纪70年代中日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和李鸿章的对日认识[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戴东阳;;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7 孙浩;;中国第一种人像铜元——湖北省造袁像共和十文[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8 黎仁凯;;直隶、山东义和团的相互影响与渗透[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玛丽.B.兰金;李云;;《李鸿章评传》——书评[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10 戴东阳;;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前夕清政府的对日政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风口浪尖李鸿章(下)[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李友唐;袁世凯 小站练兵[N];团结报;2001年
3 木弓;电视剧《走向共和》为什么拔高了李鸿章[N];文艺报;2003年
4 张鸣;杨翠喜掉包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裴章传;《李鸿章》面世感言[N];安徽经济报;2000年
6 刘京菊;轻松解读,重现真实李鸿章[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撰文 周公略;李鸿章祖籍湖口?[N];九江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马晓芳;红色后代的红色情结[N];宁夏日报;2009年
9 雪珥;广东打黑 1900[N];中国经营报;2011年
10 刘悦斌;从李鸿章与伊藤的一段对话谈起[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1895-1911)[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1889-1911)[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山城智史;明治初期日本对华外交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郑翠斌;清末政治漩涡中的御史(1894-1911)[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2 张凌宇;晚清李鸿章外交策略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施政;试论袁世凯派驻朝鲜和清政府对朝鲜全面干涉政策的实施[D];延边大学;2010年
4 杨机像;袁世凯与中朝宗藩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5 薛瑞冬;《天津谈草》探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慧;浅论晚清时期的袁世凯幕府[D];暨南大学;2006年
7 钟鸿昌;清政府引导朝鲜开港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黄俊华;李鸿章与晚清宗藩体制的瓦解[D];河南大学;2004年
10 杨阳;袁世凯统治时期参政院述论[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4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8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