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县域社会的消极影响
本文选题:南京国民政府 + 县域社会 ; 参考:《史学月刊》2014年06期
【摘要】:正1928年12月29日,随着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由于是形式上的国家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各派军阀间的战乱依然不断,政局不稳严重影响着县域社会的发展。战乱对县域社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农工商业的破坏,而且体现在地方驻军侵扰县域社会的发展。一战乱对县域农业的破坏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后,为博取民心,试图在县域建设中加强民生事业建设,但事实上因战局不稳,全国各地依
[Abstract]:On December 29 th, 1928, with Zhang Xueliang's declaration that northeast China had changed its flag,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formally unified the whole country. Because of the form of national unity, the ruling class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e war between the warlords is still ongoing, political instability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society. The impact of the war on the county society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destruc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commerce, but also in the invasion of the county society by the local garris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order to w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it tri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y, but in fact, because of the unstable situation of the war,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relied on it.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县政研究(1927~1949)”(BZS06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备战;;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防空建设初探[J];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01期
2 黄延敏;;对南京国民政府抗战精神动员的历史考察(1928—1937)[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周斌;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禁毒政策述评[J];学海;1996年05期
4 董振平;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食盐运销政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陈朝晖;陈蕴茜;;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J];民国档案;2006年04期
6 周存君;;抗战前国民政府西北开发中的社会动员与民间反应[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徐康;;抗战前德国军事顾问团对中国军事教育的改进与贡献[J];民国档案;2010年01期
8 谭备战;;试论抗战前的民间防空建设[J];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03期
9 蒋国宏;;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反对棉花掺水搀杂的斗争[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郭从杰;陈雷;;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推广政策[J];历史档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新喜;谭备战;;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学校军训(1927—1937)[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明飞;;“虹口事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钟期光;傅奎清;吴肃;;陈毅同志在华中抗战前线[A];铁流19(上)——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4 莫珊;;忆抗日英雄陈玉生同志[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5 连心豪;;抗战前的台湾籍民水客走水[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新吾;杨淦;;抗战前民族资本面粉工业对外资竞争的相对优势[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7 刘萍;;“开发”与“救济”——抗战前关于开发西北的讨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8 王士花;;日伪时期山东棉花的生产与流通[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9 陈国生;;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与西南教育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房列曙;;论抗战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跃进;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准备[N];团结报;2000年
2 褚静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二二八事件研究现状及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孙小荔;战斗在抗战前线的如歌岁月[N];云南政协报;2005年
4 孟红;活跃在抗战前线的南北两大战地服务团[N];西部时报;2010年
5 唐志勇;陈以q实垢晔录寄N];联合日报;2010年
6 白夜 吴贤芬;抗战前汉口市政公债发行概略[N];中国档案报;2005年
7 谢世诚 伍野春 华国梁;民国时期的体育节[N];法制日报;200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杨天石;“不抵抗主义”的历史源头[N];北京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岱峻;莫忘四川抗战[N];四川政协报;2004年
10 汪晓惠;河防堡垒——杜八联[N];中国档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金生;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D];云南大学;2010年
2 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识开;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晔晔;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实践[D];吉林大学;2012年
5 单冠初;南京国民政府收复关税自主权的历程[D];复旦大学;2003年
6 周韬;南京国民政府文化建设研究(1927-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春英;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权力与地方社会控制—以1928—1949年川康地区县政整改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8 谭玉秀;1927~1937年中国城市失业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勇军;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会研究(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浩然;中国中央银行的现代化(1928—1945)[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土地法》研究(1928—1936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究(1931~1937)[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刚;南京国民政府《民法·亲属编》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5 郭从杰;南京国民政府农业推广政策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翔;南京国民政府军队抚恤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夏慧玲;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衡芳珍;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劳工立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夏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职业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10 孙少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6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8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