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晚事件”始末
本文选题:“艳晚事件” + “活路事件”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31期
【摘要】:西安事变前,在西安发生了"艳晚事件",为西安事变的一次预演。这次事件的爆发是张学良联共抗日思想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是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还是张学良与杨虎城的联合行动。
[Abstract]:Xi'an incident before the incident occurred in Xi'an, Xi'an incident, a preview of the incident. The outbreak of this incident is a side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ang Xueliang's anti-Japanese thought, a product of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Zhang Xueliang and Jiang Jieshi, or a joint action of Jiang Jieshi and Jiang Jieshi.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
【基金】:辽宁省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从事东北军统战工作的辽宁籍共产党员群体研究》(L13BDJ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万杰;;东北救亡人士与西安事变[J];学术界;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锋;;论张学良的和平统一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高乐才;刘彬;;奉系军阀与东北海军的创建[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3 周涛;随琳;;张学良的抗日御侮思想与实践[J];党史文苑;2006年06期
4 刘运豹;步出危境创新局,全民协力赴国难——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投入并积极作战原因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刘全顺;;中东路事件后的东北局势与日本侵占东北[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7期
6 张伟,姜振飞;略论新桂系与东北军的“合作”[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 周涛;;浅析张学良亲自“送蒋回京”的必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侯文强;张学良和东北边防建设[J];军事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9 高荣;中东路事件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羽;;张学良国家统一观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3 沙治平;跨国联盟与双层博弈[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闫艳;论张学良的日本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秀芳;国难期间的外交政策与“意见领袖”[D];复旦大学;2011年
3 苏秀锋;抗日战争中西北地方实力派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刘彬;东北军海军兴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峰;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中的统一战线工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钱凤欢;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徐振江;1928-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管辖青岛的政治策略及其成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文海;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兴安区屯垦决策及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范明明;南京国民政府对中东路事件的应对策略及其影响[D];安徽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社;;西安事变前杨虎城与中共关系新探——西安事变纵横考之九[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罗健;西安事变前后的黎天才[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邀撰稿人 柏雪梅;“艳晚事件”——西安事变的前奏曲[N];中国档案报;2013年
,本文编号:1786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8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