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略论——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选题:抗战时期 + 重庆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民众教育是国家与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重庆民众教育馆、图书馆教育蓬勃发展,体育教育、电化教育、音乐教育、戏剧教育风起云涌,各类学校兼办民众教育高潮迭起,中央在渝主持的民众教育逐步壮大。作为教化民众、激发和训练民众参加抗战救国事业的重要手段,重庆民众教育在服务抗战宣传与救亡运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发展的缩影,战时重庆民众教育不仅为抗战大业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为当前社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Abstract]:Popula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system.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education of Chongqing people's Education Museum and Library flourished. Physical Education, Audio-visual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Drama Education rose, and all kinds of schools and schools held high tide of popular education.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ided over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Chongqing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lighten and train the mas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ause of anti-Japanese war and save the nation, Chongqing's mass educa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serving the propaganda of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movement of saving the nation. As the epito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education in the rear area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public education in Chongqing not only made importan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great caus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ut also provided a certain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soc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思想演变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研究”(13BTY039),项目负责人:彭泽平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培育项目“抗战大后方职业教育研究”(CQKZ20130201)。项目负责人:彭泽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创新研究”(10JYA880112)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362014XK03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波;;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概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06期
2 甄京博;;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体育运动——以陪都重庆为考察中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吴琼先;;抗战时期陪都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02期
4 潘洵;;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陈惠惠;;战时国民政府歌咏宣传方式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扶小兰;;论重庆大轰炸对城市建设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敏;;清末四川女子学校教育兴起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李再强;郑琼;;抗战时期重庆文化发展对重庆人文精神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朱海嘉;;试论抗战时期重庆市人口变迁对社会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汪荣;;浅析“重庆大轰炸”中国民政府的防卫对策及法制措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邓义胜;;重庆抗战文化特点及其现实价值新论——兼论新重庆如何打好“陪都牌”[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杜俊华;;试论旧政协会议后国共两党在政协决议问题上的博弈[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李良品,崔莉;三峡地区科举时代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分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杜俊华;;试析重庆时期国民政府的标准化事业[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10 刘凤凌;;论抗战时期人口迁移与重庆城市化进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振京;;日军大轰炸中的重庆教育摭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聂蒲生;;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与中国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3 尹莹;小说中的重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淼;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吴承洛贡献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耿祥伟;晚清民国戏剧期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冯雷;陪都重庆三个音乐教育机构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张涛;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谢文庆;本土化视域中的西部地区两种办学取向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田晓伟;找寻失落的“蜀庠楷模”[D];西南大学;2014年
10 周俊利;全面抗战时期募捐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映梅;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党派的统战工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东海;《国民公报》副刊《文群》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姝伶;浴火而生的壮歌[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娜;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1940-1950)[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晶;抗战时期重庆工人收入与生活状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静;重庆市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孙美娜;重庆版《新华日报》文艺副刊叙事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俊慧;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寅;建国初17年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晶;抗战时期大后方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简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03期
2 王德中;论我国抗战“国防中心区”的选择与形成[J];民国档案;1995年01期
3 谢世诚,伍野春,华国梁;民国时期的体育节、音乐节、戏剧节与美术节[J];民国档案;1999年01期
4 胡昌健;故宫国宝在陪都[J];红岩春秋;1995年04期
5 杨天石;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以蒋氏日记为中心所做的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1年02期
6 罗德运;抗战时期的三大国立图书馆[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1年01期
7 董隽;;刘国钧任职国立西北图书馆时的业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8 甄京博;;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体育运动——以陪都重庆为考察中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重华;;抗战时期陪都体育赛事[J];抗战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10 张皓,,张福记;论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确定[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举办民众教育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吕云飞;略论雷沛鸿的民众教育思想和实践[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郑崧;社会控制与民众教育——析1800年前后法国的民众教育观[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王凤杰;唐晓天;;民国时期辽宁省民众教育发展探析[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5 马廷中;;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民众教育的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4期
6 吕秋实;;东省特别行政区民众教育述略[J];黑龙江史志;2012年05期
7 汤擎民;三十年代的广东民众教育[J];岭南文史;1994年01期
8 朱镜人;;从教会事业走向国家事业——英格兰民众教育发展的历史路径探析[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9 闵红;官师一体 政教合一——西周民众教育刍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房兴;王小丁;;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初探[J];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苗春德;吕云飞;;略论雷沛鸿的民众教育思想和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吕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举办民众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李永贤;;俞庆棠的民众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天涯;;论蔡元培的民众教育思想[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柯小卫;俞庆棠 民众教育的保姆[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丽华;防区制时代的四川民众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付文珍;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隼;民众教育政治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王晓娟;丹麦民众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润涵;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张改娜;高阳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刘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8 梅东伟;民众教育中民间文学的理论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2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0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