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派学人群”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胡适派学人群 + 人权运动 ; 参考:《浙江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1929-1931年,以胡适、罗隆基等人为代表的“胡适派学人群”不堪国民党政府的思想压迫和党化教育,发起了著名的“人权运动”。他们从人权和宪政两个角度提出了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既对国民党政府侵犯人权的现状进行了有力抨击,又从维护秩序的角度将言论自由置于宪政体制下。“胡适派学人群”提出的言论自由思想既是对西方表达自由话语的模仿与改造,又是对中国传统自由话语的继承与颠覆,蕴含着中国自由主义者对言论自由思想的独特理解。更重要的是,胡适等人从言论自由的角度反对党化宣传,实际上提出了自由主义者的民族国家主张,这种主张建立在唤醒个人理性的基础上,以达到民族国家的强大,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的途径之一。其言论自由思想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当时的文人论政,作为一种民主生活方式的目标影响着后世。
[Abstract]:From 1929 to 1931, the "Hu Shi school group", represented by Hu Shi, Luo Longji, etc., was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ideological oppression and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of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and launched a famous "human rights movement". The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freedom of thought and speech from the angles of human rights and constitutionalism, which not only attack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MT government's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but also put the freedom of speech under the constitutional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maintaining order. The thought of freedom of speech put forward by Hu Shi is not only the imi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free speech, but also the inheritance and subvers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ree speech, which contains the Chinese liberal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 of freedom of speech.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Hu Shi and others, from the angle of freedom of speech, propagandized the opposition party, in fact put forward the nation-state proposition of liberals, which is based on arousing individual rationa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rength of the nation-state. It was also one of the ways to modernize China at that time.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his thought of freedom of speech has already exceeded the literati's theory of politics at that time, and as the goal of a democratic way of life, it has influenced later gener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63;G21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强;马颖;;胡适遗留北平藏品为何被“身首三处”[J];档案天地;2011年06期
2 高正礼;;“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若干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俞祖华;赵慧峰;;从胡适到殷海光:近代自由主义的趋新与返古[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宝明;;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与“自由”的分野[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杜蒸民;;在批判中实现超越——郭沫若与胡适关系述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王静静;;殷海光对“五四”时期三大思潮下代表人物的解读[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张艳;;艾思奇与“‘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的阐释[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薛毅;;论鲁迅的文化论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6 田丹;;美国为什么总是指责中国的人权?[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张弘;江勇振:破解胡适之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马力;胡适:现代中国人存在的一个版本[N];光明日报;2008年
3 深圳报业集团驻台记者 邸继勇;大师有一段半世纪的精神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李春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陈圣屏 台湾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徐希军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 简明海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博士生 葛亮 香港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追寻近现代学者的思想轨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书评人 秦培;民国学术图书近年来出版盛况和危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燕子;李幸长:我就是要“搅局”[N];团结报;2011年
7 周晶璐;“中东马歇尔计划”仅具象征性[N];东方早报;2011年
8 张树伟;1954年的口水之争[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唐小兵(华东师大研究生);自由的吊诡与启蒙的命运[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散木;透过“文存”镜照中国现代出版文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扬;胡适与古典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4 吴浪平;中国现代作家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龚鹏;邹韬奋启蒙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王维;建国初期文学界“检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郑璐;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1949-1956)[D];西北大学;2012年
10 朱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20世纪上半叶三大社会思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展宁;“胡适派学人群”在人权运动时期的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周锦花;批判性的建构:胡适的儒学观[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蔚;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文玉;胡适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何超;20世纪上半叶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敖晏君;胡适人权与民主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杨晓丽;胡适方法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史建智;胡适素质教育思想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10 谢玲莉;胡适文学启蒙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4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1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