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代的译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中国译员群体探析
本文选题: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 中国译员 ; 参考:《安徽史学》2016年02期
【摘要】: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译书机构,集聚了多达50余人的中国译员群体。他们普遍热心西学且学有专长,其籍贯来源多集中于以江苏为核心的江南地区;除少数考有功名外,其多数出身于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普通知识分子;其教育背景新旧杂陈,接受洋务教育者居多。其群体构成反映了近代初期较早接触西学的新型知识分子的某些共同特征。在翻译西书过程中,他们积极参与书目选择、专业名词创设及"西译中述"方式的译书活动,在与西人合作下,完成大量高质量的西学作品翻译,对近代西学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是晚清翻译高潮中相当数量的中国译员群体的一个缩影,是被动开放的中国在急需引进西学而又缺乏人才情况下的过渡时代的译才。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hall of Jiangnan Manufacturing Bureau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official translation institution in modern times, with a group of more than 50 Chinese interpreters. They were generally enthusiastic about western learning and specialized in learning, and their origins we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Jiangnan region, where Jiangsu was the core; except for a few who had merit and fame, most of them came from ordinary intellectuals who had no nam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period; their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were mixed with old and new. Most of them receive Westernization education. The group composition reflects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intellectuals who contacted the western learning earlier in the early modern tim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western books, they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selection of bibliography, the creation of professional nouns and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western people, they complet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ranslations of Western works. 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in modern times. They are a microcosm of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hinese translators in the climax of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南制造局历年经费支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4期
2 马福华;;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方军事书籍的译介出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3 张凝;;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创办影响价值[J];黑龙江史志;2014年03期
4 张美平;;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江南制造局的翻译及其影响[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5 黎霞;;档案见证江南制造局[J];中国档案;2011年05期
6 赵少峰;;略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史译介活动[J];历史档案;2011年04期
7 周俊博;;近三十年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姜铎;论江南制造局[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4期
9 张增一;;江南制造局的翻译事业[J];科学;1990年01期
10 向玉成;论洋务派对大型军工企业布局的认识发展过程——以江南制造局与湖北枪炮厂的选址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晓琳;刘树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述活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2 丁留宝;;江南制造局造船中断初探[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邓可卉;;清末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一位重要天算家贾步纬[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绛;;江南制造局的创立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意义[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5《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船史分会场纪念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章魁;;福建船政与江南制造总局比较研究[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6 朱松乔;;双星耀江南 科技救中华——徐寿、华蘅芳在江南制造局与格致书院业绩述要[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5《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船史分会场纪念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7 萨枝新;;略论江南制造局版古籍[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夏东元;;洋务运动与江南制造局[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5《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船史分会场纪念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法律(之六)[N];法制日报;2007年
2 翁飞;李鸿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春煜;江南制造局技术引进及其工业技术体系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峰;贾步纬天文工作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1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3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