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新文化运动 + 价值观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2期
【摘要】:1915—1924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价值观重建时期。一些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价值观,如"科学"、"民主"、"平等"、"社会主义"等,正是通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筛选、倡导、论争、深化,而确立起来并深入人心的。中国价值观重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能够得以实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新文化运动领导者自觉而积极地倡导新价值观;(2)新文化运动注重从中国文化现代传统中筛选新价值观;(3)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思潮的激荡推动新价值观的确立;(4)新文化运动自身的转进促成新价值观的深化。回顾和总结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价值观重建,不仅对于20世纪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在21世纪重新建构中国人的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Abstract]:In 1915-1924, the period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was the period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values. Some values, such as "science", "democracy", "equality" and "socialism", which deep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ideological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were established and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screening, advocating, debating and deepening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values was realized during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ere are four main factors that play a key role: 1) the leaders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consciously and actively advocate the new values. 2)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pays attention to the screening of new values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The agitation of different trends of thought during this period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values. 4) the movement of new culture promoted the deepening of new values. Reviewing and summing up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values during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in the 20th century, but also of great enlightenment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values in the 21st centur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X004)
【分类号】:K2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徐国利;陈独秀“伦理革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和中心内容[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张洪波;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国民性的剖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胡旭华,邱若宏;陈独秀的科学思想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祝彦;陈独秀的抗战救国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以顺;陈独秀在党的创建时期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春季;;孙中山、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歧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陈联俊;;陈独秀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金焕玲;;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国民道德的批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吴忠良;;陈独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国际因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洪英;;瞿秋白对殖民地国家革命前途理论的中国化[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2 唐宝林;;陈独秀与瞿秋白(续)[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3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王振国;;浅议我国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国臣;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中医药的渗透、影响与推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欢;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钱敏;20世纪初期陈独秀的思想转变[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其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璞;从“改造国民性”看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渗透[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6 杨旭晖;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曹强;1921-1927年北京青年团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徐光;潘光旦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瑞锐;五四时期女性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险;巴金的宗教情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银桂;何立;;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人口思想[J];中州学刊;2008年05期
2 王凤青;;陈独秀宗教观转变的心路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李贺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诗经》学独立思考派地位的确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下)——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文史知识;2010年03期
5 李玉;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想[J];文史杂志;1995年03期
6 董长海;;现代化的儒家回应:梁漱溟的新儒学[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卢惠;;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
8 唐娅辉;;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性别文化的质疑与革新[J];求索;2011年05期
9 叶长青;刘建国;;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J];吉林教育;2009年31期
10 关威;;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改良社会习俗的主张[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崔志海;;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蔡元培[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3 高伟;哈若蕙;;编辑的人文精神与理性品格——兼论出版社品牌图书的培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大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1918~1927)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刘长林;班彦美;;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道德观比较研究[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梁慧;;试析陈独秀“五四”时期的文化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光亚;;桐城派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借鉴[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李似珍;;论“曲礼”“少仪”的现代关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刘长林;班彦美;;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道德观之比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亮宽;;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论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振钰;新文化运动时期科普[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普[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普[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申振钰;新文化运动时期科普[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申振钰;新文化运动时期科普[N];大众科技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安领弟;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将换新颜[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侯且岸;“西方文明的本土化”[N];学习时报;2006年
8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晓东;“三寸金莲”与“三寸金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晓晖;谁在制定文明标准与规则[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吴永贵;汪原放:标点校勘古典小说第一人[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姜昱子;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李颖;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5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伟胜;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D];郑州大学;2011年
2 刘超;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改造国民性思想[D];安徽大学;2002年
3 张林华;北大学生与外国文学翻译[D];北京大学;2007年
4 李信;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春明;新文化运动时期南社文人重新进行文化选择的原因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6 马田;新文化运动时期外国现代教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雪;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的译介活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晓霞;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7)文学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瑾;新文化运动时期三位主将的庄子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重庆;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及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37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3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