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
本文选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 放弃 ; 参考:《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完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进入社会主义准备必要的物质基础,并在条件成熟之后才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建国初期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制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社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社会建设取得成效初期,毛泽东就改变了当初对于社会建设方面的种种设想,过早地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根本原因一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起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起点认识的不明确性和模糊性,导致了建国初期,党内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分歧的由来;二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认识不清,毛泽东对待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变动性,使得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身存在一个极大的盲点;三是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摇摆不定,毛泽东在政治上和理论上根本忽视了资本主义在新中国初期的重要性,使得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渐渐偏离轨迹;四是对“清一色”公有制的追求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五是没有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真正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更忽视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直接动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实践过短,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急于求成,社会理论实践过程中遭遇难题。随着后来思想的日益“左”倾,要求越来越急,匆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完全忽视了我国的国情和过渡时期的特点,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此外,外部压力也是使得毛泽东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 entered a new democratic society. New democratic society theory becom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new democratic society. The the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is that Mao Zedong,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is concerned about the future, nature, status, tasks, long-term nature and politics and economy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The main task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is to comple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to prepare the necessary material basis for entering socialism, and to transform into the socialist society only after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tic society, our country formulated the road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at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China at that time,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achieved initial results. Howev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social construction, Mao Zedong changed all kinds of ideas about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gave up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tic society prematurel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abandoning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tic society is, first, the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the ambiguity and ambiguity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 which led to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origin of differences within the Party on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second, the un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Mao Zedong's treatment of the uncertainty, ambigu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nature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This makes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tic society itself have a great blind spot. Third, it is a vacillating attitude to the issue of capitalism. Mao Zedong has simply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capitalism in the early days of New China polit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This has caused China to gradually deviate from its track of development; fourth, the pursuit of "uniform" public ownership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 and to meeting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fifth, it has failed to recogniz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has not been truly recognized, and the decisive role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has been neglected. The direct cause of abandoning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theory is that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ciety theory is too short,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s lacking,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is in a hurry to succeed, and the 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process is encountering difficulties. With the increasing "left" tendency of thought and the urgent demand, the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was completed 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ignoring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addition, external pressure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why Mao Zedong gave up the theory of new democratic society prematurely.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肖萍;;毛泽东财经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与新中国财经干部队伍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陈明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强昌文;;法治意味着什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6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7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张皓;王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效法苏联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张海鹏;;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5 郝时远;;论毛泽东的国家统一观与中华民族观[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6 邱梅;;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确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7 刘振清;;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与路向选择[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田千山;;管窥《论语》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对政府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莲花;儒家人才观及其现代意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45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4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