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张作霖的三次独立
本文选题:张作霖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参考:《档案与建设》2014年09期
【摘要】:正在中国近代史上,各省宣布独立,断绝与中央政府之关系,本来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种方式,是脱离反动政府,建设革命政权。如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脱离满清政府,然后成立中华民国新政权;"二次革命"期间,江西、江苏、安徽、上海、福建、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相继宣布独立,也是为了响应孙中山的号召,脱离袁世凯统治,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为反对"洪宪
[Abstract]:In China's recent history, provinces declared independence and severed relation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riginally, it was a way of bourgeois revolution to break away from the reactionary government and build a revolutionary regime. For example,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ll provinces across the country declared their independence one after another, that is, they broke away from the Manchu government and set up a new reg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second Revolution," Jiangxi, Jiangsu, Anhui, Shanghai, Fujian, Hunan, Sichuan, Chongqing and other places declared independence one after another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Sun Zhongshan, to break away from the rule of Yuan Shikai and restore the leadership of bourgeois revolutionaries; to oppose "Hong Xian"
【作者单位】: 张氏帅府博物馆;
【分类号】:K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晨;胡玉海;;张学良与中东路事件的缘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佟德元;;东北政务委员会的内部结构及运作机制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焦润明;孟健;;论民国年间奉天的民间慈善救助[J];东北史地;2008年05期
4 石岩;;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的对日谋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张公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新知识群体对民族国家的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5期
6 孙艺年;李学桃;;张学良与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程亚娟;;张氏父子两次搜查苏联使馆事件之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程亚娟;曾亚玲;;郭松龄事件中日张关系述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张龙;;论清代以来东北地区行政沿革及其变化——从清代至民国政府[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张建军;;从蒙疆经略使到热察绥巡阅使——民国北京政府后期奉直两系对蒙古地区的争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卫东;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虹波;1912-1931年间东北灾荒的社会应对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民;热河鸦片问题研究(1912-1933)[D];河北大学;2011年
2 任丹凤;二十世纪20~30年代奉天慈善机构的养女救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佟德元;东北政务委员会政治空间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张龙;论陶彬对朝鲜族社会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5 张志勇;安东港的兴盛及其原因探析(1907-1931)[D];辽宁大学;2012年
6 张恩强;清末民初奉天法政学堂研究(1906-1916)[D];辽宁大学;2012年
7 张岩;东北地方政府对万宝山事件的应对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刘倩;张学良政治思想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风,姜延延;张作霖的桑梓情[J];兰台世界;2004年05期
2 柯云 ,育欣;张作霖与他的“编外夫人”[J];文史春秋;2004年09期
3 陶涵;张作霖的用人之道[J];领导文萃;2004年08期
4 马德伟;;张作霖会不会写字[J];文史春秋;2005年11期
5 汪烈九;;张作霖轶事[J];文史春秋;2006年06期
6 何立波;;孙中山与张作霖合作揭密[J];文史天地;2007年02期
7 马亚丽;;张作霖的识人用人[J];领导文萃;2007年02期
8 余斐珍;;孙中山与张作霖的合作[J];兰台世界;2007年11期
9 ;张作霖手黑[J];国学;2008年06期
10 张文俊;申晓云;;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双重面相[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戴振毅;;试论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2 ;改革闯将 创业先锋——记黑龙江省桃山林业局局长 张作霖[A];改革开放三十年人物成就大典[C];2008年
3 徐彻;;第十八讲 张作霖之死[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4 刘贵福;;中共对孙中山与张作霖结盟的态度评析(1921—1925)[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铭德;;孙中山、张作霖同盟与莫斯科的关系[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6 徐钦琦;;中瑞西北考察团袁复礼教授的贡献[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凌;;闻一多曾经“站在革命的对立面”吗?——试论闻一多的思想转变[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彻;究竟是谁炸死了张作霖[N];北京日报;2007年
2 萨苏;日本人笔下的张作霖[N];人民政协报;2013年
3 王希亮;张作霖的确死于日本关东军之手[N];北京日报;2003年
4 张树纯;张作霖魂归何处[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星海;暗杀张作霖的是苏联人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6 王野蛟;沈阳再审“张作霖第九子”案[N];北京日报;2004年
7 沈阳 赵菊梅;溥仪御赐张作霖的盘锦龙吉服袍[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任庆海 李权兴 王兴业;李大钊被害与张作霖编造伪证[N];团结报;2013年
9 孙宪钧;孙烈臣的军阀之路[N];友报;2006年
10 高群;张作霖捕杀郭松龄的6封电报[N];中国档案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东;关东军与张作霖[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鹏;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31)[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王冠鸿;张作霖对日外交述评[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74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7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