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禁止蓄婢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民国 + 婢女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蓄婢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进入近代,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要求禁婢,开展禁婢运动。本文运用以《申报》为主的报刊和有关档案,探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婢制问题的讨论以及开展禁婢运动的情况。本文首先关注民国时期婢女生活状态,介绍民国蓄婢状况,当时社会上存在虐待婢女、婢女偷窃、婢女失踪与私逃等婢女问题,并日益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由呼吁优待婢女到关于婢制存废的大讨论,再到要求官员和党员不得蓄婢,最后发展为全民的禁婢运动,进而影响到政府的法令决策。其次探讨社会上的禁婢主张与废婢组织,以及地方上开展的一些禁婢运动,如何推动国民政府颁布禁婢法令,解放婢女,进而又在社会上形成禁婢的高潮。当时主要有反对蓄婢会、全国废禁婢妾协会等禁婢组织。社会上的禁婢组织和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形成互动关系,开始有组织地向政府施压。政府对此蓄婢问题的反应与举措,社会运动与政府行为之间互相推动和影响。最后分析并评价禁婢法令的实施效果暨民国时期婢女解放之情形。通过各方的努力,民国婢女的生活得到改善,婢女阶层出现很多新现象,禁婢运动取得一定成绩。民国时期的禁婢运动总体上收效不大,仍是“禁令与婢制并道而驰”。蓄婢陋习在民国没能得到彻底废除,是由于当时政治混乱、政策不能有效执行,经济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造成,且在禁婢的具体操作上存在困难。废婢虽然不很成功,社会上对于婢女问题的认识却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Abstract]:The custom of keeping maidservants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In modern tim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thought, people demanded to ban maidservants and carry out the proscription mov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women-servant system in the 1920s and 1930s and the situation of carrying out the proscription movement by using 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the relevant archives. This paper first pays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maidserva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maidserva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maltreatment of maidservant, theft of maidservant, disappearance and escape of maidservant, which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media and society. From calling for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f maidservant to the great discussion about the system of saving and abolishing the maidservant, then to asking officials and party members not to have maidservants, and finally developing into the movement of banning female servants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then affecting the government's decision of decree.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propositions and abolition organizations in the society, as well as some proscription movements carried out in the local areas, how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 promulgate the proscription decree, liberate the maidservant, and then form the climax of the ban on female maidservant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mainly against the maidservant association, the national ban on female concubinage association and other prohibited organizations. The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 of the proscribed women and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began to exert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in an organized way.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and action to this problem, social movement and government behavior promo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Finally, it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the law and the emancipation of maidservant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the efforts of all parties, the life of the maidserva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improved, and many new phenomena appeared in the maidservant clas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ban on women-servant movemen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whole, and it was still "the prohibition and the women-servant system."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bad habit of keeping maidservant was not completely abolished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chaos, the failure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effectivel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ituation and the people's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so on, and there were difficulties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of the prohibition of maidservant. Although the abolition of maidservant is not very successful, the so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 of maidservant has made obvious progres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梅;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J];船山学刊;2003年02期
2 郑昌俊;李俊玲;;高君宇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J];黑龙江史志;2008年24期
3 杨艳;;清末民初贵州妇女解放运动滞后的原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有女性的国家改变一切[J];文化纵横;2010年02期
5 何自然;从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谈到英语句子的一致关系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9年03期
6 李运华;;简述五四时期天津的妇女解放运动[J];历史教学;1988年07期
7 董礼刚 ,房桂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J];莱阳农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董礼刚;房桂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9年S1期
9 李恒方;投身革命,走向社会——《怎么办?》对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李本义;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盛永华;;宋庆龄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刘静;;试论舆论宣传在近代救灾中的作用——以《申报》对“丁戊奇荒”报道为例[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3 付丽丽;王瑞芳;;我国篮球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崔玉平;董筱文;;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分析[A];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关威;;五四时代两性伦理观念的变革[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小波;她们都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N];中国妇女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吴丹琴;汪洋:广东始终走在全国妇女解放运动前列[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赵仲达;《申报》辗转沪港说抗战[N];中国商报;2007年
4 国家图书馆 田欢 滕静静;《申报》谈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牛春颖;《申报》一百三十年祭[N];中华新闻报;2002年
6 张金凤;《申报》初期的经营致胜之道[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谢捷华 中信公司;寻迹《申报》[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苏智良;《申报》与近代中国[N];文汇报;2012年
9 黄显功;全套《申报》是如何保存下来的[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故垒;《申报》起“死”回生的经营奇招[N];中华新闻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永生;《申报》的对日舆论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丽;中国报业采访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4 肖鸿波;《申报》77年体育报道研究(1872-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禁止蓄婢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许娟;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荆晶;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吴静;欧洲思想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晚清至民国时期)[D];青岛大学;2009年
6 李丹;1861-1917年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赵远;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君丽;建国初期上海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1949-1956)[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莫庆红;略论妇女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和特点[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张江福;从女工运动到农妇运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9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7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