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异己”别有所指:“人权运动”前胡适在上海
本文选题:胡适 + 上海 ; 参考:《安徽史学》2017年04期
【摘要】:在胡适研究中,对1927年至1930年胡适居留上海期间的考察,研究者们往往聚焦于胡适在"人权运动"中的表现,进而认为,胡适甫一回国即陷入到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的纠葛当中,而忽略了"人权运动"前知识分子之间的纷争。因此,友人劝阻胡适归国的陈述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引证为胡适回国后处境的写照,以为"人权运动"预热。实则这些陈述掺杂了鲜明的个人色彩,不足为胡适回到上海后的情境预言。与此相对,"人权运动"之前,回到上海的胡适与部分教育界、文艺界知识分子发生了颇为激烈的明争暗斗,而胡适也"知机"地作出了应对。准此而论,此期胡适在上海被"不容异己"(1),其主体当指某些的教育界、文艺界的知识分子,而非国民党或国民政府。
[Abstract]:In the Hu Shi study, during Hu Shi's stay in Shanghai from 1927 to 1930, researchers tended to focus on the performance of Hu Shi in the "Human Rights Movement," and concluded that Upon his return, Hu was caught in a dispute with the Kuomintang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gnoring the disputes between former intellectuals of the "Human Rights Movement". As a result, statements by friends who dissuaded Hu Shi from returning are often cited,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as a portrayal of the situation after Hu Shi's return as a prelude to the "human rights movement." In fact, these statements have a strong personal color, not for Hu Shi's return to Shanghai after the situation prophecies. In contrast, before the "Human Rights Movement", returned to Shanghai's Hu Shi and some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literary and art intellectuals had a rather fierce struggle, and Hu Shi also "know the opportunity" to respond. In this case, Hu Shi in this period was "not dissident" in Shanghai, its main body should refer to some educational circles, literary and art intellectuals, not the Kuomintang o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分类号】:K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哲生;;重新发现胡适——胡适档案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利用[J];历史档案;2007年02期
2 罗红希;;胡适使美的外交业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鲍和平;胡适与善后会议[J];民国档案;1998年01期
4 朱洪;胡适的莫斯科之行[J];党史文汇;2000年05期
5 沈卫威;胡适缘何拒回中国大陆[J];文史博览;2004年09期
6 史义银;;胡适及其《南游杂忆》[J];百年潮;2004年05期
7 吴元康;胡适史料拾遗(中)[J];历史档案;2005年01期
8 吴nI南;;胡适与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普及[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9 石钟扬;;一九四九年后的胡适[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颜建华;;傅熊湘诗词中有关胡适的资料辑证[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法周;;胡适的新文化启蒙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2 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龚育之;胡绳晚年论胡适(中)[N];学习时报;2002年
2 早报记者 田波澜;“胡适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思想家”[N];东方早报;2011年
3 孙玉蓉;瞿秋白与胡适的交往[N];团结报;2001年
4 李思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金梁致胡适的一封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林建刚;追寻民国农学家的传统[N];经济观察报;2012年
6 陈漱渝;胡适反对蒋介石在台湾的三连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田丹;抗战时期胡适致蒋介石的“极密”长电[N];中国文物报;2012年
8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文华;胡适与辛亥革命[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希军;理想主义:胡适国际政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崔德胜;胡适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1924-1949年)[D];南京大学;2015年
2 徐超;异域表达与胡适的民族文化观[D];安徽大学;2010年
3 余敏;胡适思想矛盾的表现与解读[D];湘潭大学;2004年
4 莫镇湖;浅析1931-1938胡适的对日主张[D];安徽大学;2012年
5 李谦;五四时期的胡适与马克思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艳;再造政府之梦[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苏晓辉;胡适“好政府主义”及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蜓;抗日战争前后胡适派学人群的心路历程[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9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9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