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时期的“智识阶级”论争——从“打倒智识阶级”的口号谈起

发布时间:2018-05-21 12:19

  本文选题:智识阶级 + 联合战线 ; 参考:《人文杂志》2014年09期


【摘要】:国民革命时期,在中共影响下部分国民革命军喊出了"打倒智识阶级"的口号,引发了思想界激烈讨论。观其讨论,双方的出发点有异,有投身于学术与致力于国民革命的不同侧重。事实上,致力于学术也难以外在于政治,更不用说相当多的"智识阶级"本就是政治中人。其时,确有部分"智识阶级"因与国民革命一方,尤其是中共的政治理念不同,走上了反对国民革命的道路。在中共党人的阶级视野下,"智识阶级"这种因政治立场所带来的分裂被从阶级和革命的角度凸显和区别对待。可以说,这是中共理论影响下"打倒智识阶级"口号出现的基本语境。此口号的出现,标志着中共原有的"思想界联合战线"设想的落空,其本身也成为这一时期思想界分裂的表征。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chanted the slogan of "Down with the intellectual class", which triggered a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ideological circle.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the two sides have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s and different emphasis on academic and Yu Guomin revolution. In fact, it is hard to focus on the politics, not to mention that many "intellectual classes" are the people in politics. At that time, some "intellectual classes" took the path of opposing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ces from the political ideas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view of the cla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plit caused by the political position of "intellectual class" has been highlighted and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angle of class and revolu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this is the basic context of the slogan "Down with the intellectual clas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st Party theory. The emergence of this slogan marks the collapse of the original "ideological Union Fro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 itself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division of the ideological circle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分类号】:K2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王康;;舆论传播与五四学生运动——以五四时期《京报》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马勇;;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昭君;儒学与梁启超文化思想的演进[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7 程kW,姜继为;知识分子参政模式的重塑——梁启超对民初知识分子参政影响管窥[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8 刘劲松;第一届国会选举再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9 沈寂;庚子勤王运动的再认识[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10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黄升任;张谦;;论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黄大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的新变化[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马洪武;;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小辉;;觉醒与呐喊——20世纪初新知识阶层的“中等社会”论说[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7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绪迁;莫理循与中国参加一战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师渠;;“五四”后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李新社;我党知识分子工作的历史回顾[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01期

3 赵毅衡;走向边缘[J];读书;1994年01期

4 刘青;党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理论的形成及其丰富与发展[J];东岳论丛;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善文;;《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有多少人签名?[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2 张承志;墨浓时惊无语[J];天涯;1998年01期

3 张承志;再致先生[J];读书;1999年07期

4 丁景唐;;《关于两个文艺界联合宣言》的一点更正[J];学术月刊;1980年03期

5 胡梅仙;;“特殊智识阶级”与“真的知识阶级”——鲁迅关于知识阶级的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陈西滢;;捏住鼻子说话[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7年11期

7 陈西滢;;捏住鼻子说话[J];杂文选刊;2003年01期

8 刘崇捫 , William Henry;THE RUSSIAN REVOLUTION,1917—1921[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03期

9 张欢;;从一次论争、一篇文章、一部译著谈起——谈冯雪峰文艺思想的起步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10 王嵩;;理性的观察与情感的“阻隔”——从《参战》看陈西滢“理智”的得失[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锡金;;瞿秋白的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探讨[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鲁林;王晓苓;王雯馨;;《多余的话》——一个投身政治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传(节录)[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七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十字街头的塔[N];东方早报;2011年



本文编号:1919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19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