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基层社会的缠讼:李希明与荣坤等地亩互控案

发布时间:2018-05-23 22:17

  本文选题:北洋时期 + 基层社会 ; 参考:《史学月刊》2014年11期


【摘要】:北洋时期,中国近代司法改革逐渐在基层社会推行。发生在北京附近三河县与顺义县的李希明与荣坤等地亩互控案展示了基层社会缠讼的变与不变,反映了法律变迁的复杂性。该案显示了缠讼的一些特征,如诉讼时间长,涉案人员多,原被告纠缠在一起,诉讼文书多,提审次数多,各方受尽讼累。缠讼往往源于冤屈未申,涉讼者随世事变化而重启讼端,旧案受理规则与诉讼时效制度不能很好地遏制缠讼案件的受理,民间调处不能有效疏导冤屈,以及执行难问题的存在都会让缠讼不断发展。北洋时期,尚无一套有效机制来阻止一些与案件并无密切关系的个人、群体,乃至行政机关对审判进程发生影响,上级司法机关也对缠讼施加压力,涉讼者和审判官则穿梭于各种力量之间。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Beiyang, China's modern judicial reform was gradually carried out in the grassroots society. The cases of Li Ximing and Rongkun in Sanhe County and Shunyi County near Beijing show the change and invariance of social litigation and reflect the complexity of legal changes. The case show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litigation, such as long litigation time, more personnel involved, the original defendant entangled together, more litigation documents, more times of arraignment, all parties tired of litigation. Litigation often originates from grievances, and the litigants restar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 The rules of accepting old cases and the system of limitation of action can not well contain the acceptance of cases, and folk mediation cannot effectively relieve grievances. And the existence of difficult enforcement problems will allow litigation to continue to develop.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Ocean, there was no effective mechanism to prevent some individuals, groups, and even administrative organs that had no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ase from influencing the trial process, and the higher judicial organs also exerted pressure on the litigation. The litigant and the judge were shuttling between force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K25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忠明;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10期

2 吴佩林;;清代地方社会的诉讼实态[J];清史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忠明;杜金;;清代诉讼风气的实证分析与文化解释——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法学;2007年01期

2 邓建鹏;;清朝《状式条例》研究[J];清史研究;2010年03期

3 胡谦;;“抑讼”观念与清代州县民事诉讼规则[J];求索;2008年04期

4 刘昕杰;;实用型司法:近代中国基层民事审判传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刘永红;刘文怡;;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1年10期

6 张泰苏;;中国人在行政纠纷中为何偏好信访?[J];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

7 靳欣;;论明清时期“无谎不成状”之成因[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10期

8 王一茹;;清代社会中的依法审判原则适用考究[J];兰台世界;2013年18期

9 吴佩林;;清代地方社会的诉讼实态[J];清史研究;2013年04期

10 连光阳;陈灿祁;;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伦理正当性之思考——基于文化解释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志海;;近五年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仪;清代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严曦;明代绅士与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张翅;冤抑与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吴萃;清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渝;清代中期重庆的商业规则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亚军;明清徽商的诉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郑素一;民初民事诉讼的现代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建鹏;;清代诉讼费用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徐忠明;杜金;;清代诉讼风气的实证分析与文化解释——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法学;2007年01期

3 张小也;健讼之人与地方公共事务——以清代漕讼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4年02期

4 林乾;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J];清史研究;2005年03期

5 葛勇;;谈清代巴县档案司法文种[J];四川档案;2006年04期

6 范愉;;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7 徐忠明;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东升;;北洋时期的宗教慈善事业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郑东升;;北洋时期的宗教出版事业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许效正;;北洋时期的湖南社团及其影响[J];兰州学刊;2009年08期

4 沈传亮;北洋时期国会议员群体的政治亚文化研究[J];学术探索;2004年11期

5 郭绪印;重评北洋时期冯玉祥治军[J];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6 金光耀,郭秋香;“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7 段艳;;论北洋时期的地方财政[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段艳;;北洋时期国地财政划分最终失败的原因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汪春R,

本文编号:1926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26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