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提摩太:报业“政论时代”的揭幕者
本文选题:李提摩太 + 《时报》 ; 参考:《史学集刊》2014年06期
【摘要】:李提摩太在华期间,以传教赈灾、著书立说、游说参政、办学兴教等方式活跃于中国社会,对中国的社会改良影响深远。经过长期的在华传教实践,李提摩太摸索出一条走"上层路线"的传播路径,办报立言成为他在精神上引导中国上层人物最为有效的方式。他顺应中国洋务和维新的社会思潮,通过执掌《时报》笔政和主导《万国公报》言论,对洋务大员和维新领袖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确立了报刊干预政治和现实的时代风向,揭开了"政论时代"的序幕。
[Abstract]:During her stay in China, he was active in Chinese society by means of missionary relief, writing books, lobby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running schools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which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a's social improvement. After a long time of missionary practice in China, Li Timothy found out a way to spread the "upper line", and running newspaper becam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him to guide the Chinese upper class personages in spirit. In keeping with the trend of Chinese Westernization and reform, he exerted influence on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Westernization officials and reform leaders by taking charge of the "Times" and leading the speech of the Universal Communique. Thus, it establishes the trend of newspaper intervention in politics and reality, and opens the prelude of the era of political theo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新闻传播史研究”(12BXW011)
【分类号】:K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丽;;论晚清西学书目与近代科技传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董丛林;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3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4 方国武;;批评的理论视角变迁——晚清谴责小说研究的历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张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6 米列娜;张丽华;;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未完成的中西文化之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8 何大进;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9 杜慧敏;;域外小说译介与晚清小说期刊的“短篇小说”[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10 徐振亚;傅兰雅与中国近代化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玲;;1903年汴城会试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茂庆;;福建船政学堂赴欧留学生的贡献及其经验教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高黎平;;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程柳;;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及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6 朱玖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与中西文化交流[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7 金燕;;圣约翰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8 张剑;;上海近代农业科技的繁衍与社会变迁[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9 张敏;;晚年王韬心影录——介绍王韬散见书札文稿[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10 黄开发;;新民之道——梁启超的文学功用观及其对“五四”文学观念的影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现U,
本文编号:1968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6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