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美国对华军事政策(1840-1911)

发布时间:2018-06-04 06:27

  本文选题:美国 + 晚清时期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代的中国处于晚清腐朽没落的统治时期,欧美列强凭借“炮舰政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美国自独立以后,一直以领土扩张为国策,通过“西进运动”吞并了北美大陆。美国的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到19世纪末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大国。同时,其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外交思想能够为军事政策提供一个宏观导向作用。同时,对外军事活动必须受到外交政策节制,外交政策是国家政策的对外体现,对外军事活动是贯彻国家对外政策的方式。而外交活动可以为军事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所以本文的第二章探讨了美国外交思想、外交政策以及几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活动。 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开辟更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中国成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重点。美国在制定对华外交政策的过程中,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制定军事政策作为实现其外交目标的主要手段,其军事政策的变化又是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逐渐强大而变化的。在其经济军事力量弱小时,通过“搭便车”的联合行动达到美国的利益。随着美国的国力增强就逐渐扩大对华的军事卷入,支持镇压太平军起义,对中国周边地区进行侵略。进入帝国主义后阶段后,便全面独立地使用武力在华推行其扩张政策,包括参加八国联军,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与其他列强竞争在华的势力范围。 本文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将美国历史上的对华外交和军事政策融为一体,对1840-1911年中国近代的美国对华军事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本文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将历史学中的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军事学、国际关系、外交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尝试对1840年至1911年中国近代史的美国对华军事政策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资料方面,尽量搜集了有关的中英文资料,努力做到史料详实准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全文分六部分,即:一、美国的崛起,二、早期美国外交和对华外交政策,三、早期美国对华军事政策(1840-1865),四、武力介入中国事务(1865-19世纪末),五、全面出兵侵华(19世纪末-1911年),六、美国对华军事政策评述。 自1840年至1911年美国对华70年间的军事政策证明了:海外扩张是美国的国策。美国海外扩张的重点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美国的外交一直是以军事力量作为其重要工具,采取的军事行动是为了实现外交政策的目标。美国在历史上正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取得了和列强在华侵略的平起平坐的地位。可以说,军事政策是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军事力量是美国推行对华政策的工具。
[Abstract]:The modern China was in the period of the decadent and decadent period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virtue of the "gunship policy",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wers opened the door of China and reduced China into a semi colonialism. Since independence,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expanding its territory into a national policy and annexed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hrough the "westward movement". The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became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t the same time, its military power is also strong and become a world military power. Diplomatic thought can provide a macro oriented role for military policy.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military activities must be controlled by foreign policy, foreign policy is the external embodimen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foreign military activities a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oreign policy. And diplomatic activities can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military action. So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merican diplomatic ideas, foreign policy and several different periods of diplomatic activity.
The goal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s to open wider colonies and overseas markets. China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de military policy as the main means to achieve its diplomatic goals in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The economic and military forces have gradually changed. In the weak hours of their economic and military forces, the United States achieved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joint action of "hitchhiking". As the strength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d, it gradually expanded its military involvement in China, supported the suppression of the uprising of the Taiping Army and invaded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China. After entering the post of imperialist stage, The full and independent use of force to promote its expansion policy in China, includ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coalition of eight countr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door" policy, and the scope of the competition in China with other powers.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bines the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China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military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 in modern China in the past 1840-1911 years. This article us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make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d world history, military scie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reign relations, culture and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history. Studies, religions and other disciplines are combined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ry to carry out a thorough and thorough study of the military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from 1840 to 1911. As far as information is concerned, the relevant Chinese and English materials are collected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first, the r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two, early American diplomacy and foreign policy to China, three, early American military policy to China (1840-1865), four, armed intervention in Chinese Affairs (at the end of the 1865-19 century), five, full-scale troops invading China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1911), six, and the US military policy review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
The military policy of 70 years from 1840 to 1911 demonstrated that overseas expansion is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cus of American overseas expansion is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especially China as its main goal. American diplomacy has always been a military force as its important tool and the military action is to achieve foreign policy. In history,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ts powerful military force, opened the door to China and achieved the equable position of the invasion of the powers in China. It can be said that military polic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US foreign policy to China, and the military force is the tool for the us to carry out its policy towards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大勇;;缓和的触角还是冷战的武器?——析60年代初美国对华粮荒决策[J];晚霞;2011年13期

2 皑雪;;“中国通”的两副面孔[J];黄金时代;2011年02期

3 王天根;;近代经济新闻价值取向及其政治语境解读——以第一份商业性中文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为中心[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4 罗山爱;;外媒涉华军事报道三十年[J];档案春秋;2011年08期

5 石岩;;近代日本对华团体的中国观及其在华活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薇;;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其人其事[J];当代世界;2011年08期

7 薛晔;;纪念华君武逝世一周年暨华君武捐赠作品展在沪举行[J];美术;2011年06期

8 孙国维;;“奥巴马交给我的最艰巨任务”[J];文化交流;2011年09期

9 沈海涛;;日本的中国认识与九一八事变[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10 范正义;;试论教徒的功利心态在基督教对华传播中的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用章;;陈毅对华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贡献[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于凤兰;;气候变化对华北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影响[A];21世纪中国水文科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技术和新方法——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3 刘心源;;刘少奇对华中抗战的历史功绩[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王晓华;;英国在抗战时期对华立场及对香港问题的态度[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介南;;郑和下西洋引发的明代海外贸易对华南沿海地区的影响[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刘广深;许中坚;戎秋涛;;土壤酸化对华南红壤水土流失的加速效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王春生;魏仲彦;;华侨与新四军——浅述党在抗战时期对华侨的统战工作[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朱守彪;石耀霖;刘杰;;应用耦合应力释放模型对华北地区十年尺度的地震预测[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白武明;林邦慧;陈祖安;;1976年唐山大震发生对华北地区各地块运动与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许晔;程家瑜;杨起全;;美对华技术出口限制与我国高技术发展重点选择[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蒋安全;温家宝会见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 主席和“青年破冰者”代表[N];人民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朱周良;盖特纳慎言“操纵”白宫悄然调整对华汇率立场[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干玉兰;韩国产业银行:韩国对华出口可能降三成[N];消费日报;2009年

4 驻泰国使馆经商处;泰国力推农产品对华出口[N];国际商报;2009年

5 驻马来西亚使馆经商参处;菲律宾电子产品对华出口剧降68%[N];国际商报;2009年

6 驻日本使馆经商处 申宇 张瑜;日企扩大对华出口[N];国际商报;2009年

7 驻美国休斯敦总领馆;美国南八州对华出口地位提升[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5年

8 王月金;美两部长联袂访华凸显对华新能源战略[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清华大学 中美关系中心副主任 赵可金;不可忽视美国对华的软战略[N];东方早报;2009年

10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邱江;中石油与俄天然气巨头签订对华供气基本协议[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世鹰;战后日本对华“政经分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蔡强;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3 蒋晓燕;美国国会与对华安全决策(1989-2003)[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丹;中美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边红彪;吉田茂早期对华外交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姜安;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波;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9 何英;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倩;近代美国对华军事政策(1840-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家宝;美国对华政策研究:从罗纳德·里根到乔治·W·布什[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吴倩岚;欧盟对华反倾销的新措施及其局限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宋冰;日本对华援助的转变[D];外交学院;2004年

5 韩燕燕;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冯小笛;美英在对华经济制裁上的分歧[D];外交学院;2010年

7 周婷;欧盟对华反倾销及中国对策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8 张波;美国对华实施“双反”措施的原因及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建;外国跨国公司对华并购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孙金梅;美国积极推行对华环境外交原因探析[D];外交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976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76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