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关于中苏冲突的报道研究(1959-1969)
本文选题:《纽约时报》 + 美国 ; 参考:《长春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1959-1969年《纽约时报》中对中苏冲突的相关报道为基础,结合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集”,试图通过对原始档案及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了解美国对中苏关系从同盟到关系破裂这一历史过程的评估与认识,阐释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传统主流媒体的主导舆论地位及其美国政府情报评估、政府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全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是《纽约时报》对中苏关系报道情况的总概述,随后三章的内容是《纽约时报》对中苏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报道研究。第二章主要以《纽约时报》对中印边界冲突引发的中苏关系变化,以及中苏在阿尔巴尼亚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为分析对象,揭示该报对中苏关系出现分歧的初始情况的关注,并加以分析;第三章主要以该报对中苏之间围绕着中国开发核武器问题、中苏两国关于对美“和平共处”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中苏冲突扩大化阶段的《纽约时报》舆论倾向及立场;第四章主要以中苏两国在新疆和珍宝岛的冲突为案例,分析该报在中苏关系破裂阶段的报道与分析;第五章试图将公众舆论与美国政府情报评估加以对比研究。通过上述分析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美国的主流媒体所代表的公众舆论与美国政府的情报评估大致有着一致性,并可能对政府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relevant reports on the Sino-Soviet conflict in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1959 to 1969,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classified "American diplomatic File Collec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llate and analyze the original files and materials. To understand the United States' assess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from alliance to relationship breakdown, and to expla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ainstream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present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and its assessment of US government intelligenc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policie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general summary of the report on Sino-Soviet relations in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following three chapters are the reports and studies o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i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hanges in Sino-Soviet relations caused by the Sino-Indian border conflict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on the Albanian issue, and reveals its concern about the initial situation of differences in Sino-Soviet relations.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China'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on the issu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takes the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Xinjiang and Zhenbao Island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port and analysis of the newspaper in the stage of the rupture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Chapter five attempts to compare public opinion with the evaluation of American government intelligence.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this paper tries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ublic opinion represented by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that time was rou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it may have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overnment policy.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9.512;K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尔山;;纽约时报的故事[J];书城;2004年10期
2 石寿河;;“主旋律报道”的人性化写作——评《纽约时报》文章《“中国式”再婚》[J];对外传播;2012年08期
3 董鼎山;;从“时报方场”谈《纽约时报》历史[J];博览群书;1999年09期
4 ;《纽约时报》2012年度十大好书[J];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01期
5 赵国瑞;;纽约时报:以内容征服世界[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3年01期
6 李子坚;《纽约时报》的风格与用语[J];语文建设;2000年04期
7 张继涛,朱丽霞;他山之石:从《纽约时报》的视角看晚清废除科举的必要[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于时语;;《纽约时报》的专栏才女[J];南风窗;2006年01期
9 王凯;;简评2011年度《纽约时报》十大好书[J];博览群书;2012年02期
10 张佳佳;;中西方深度报道差异比较——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与《纽约时报》的房地产报道为例[J];群文天地;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柯文浩;;框架建构理论透视下的路透社与《纽约时报》关于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比较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2 吴飞;;新闻媒体应该享有这样的特权吗?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剖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张洋;;中美媒体的相互引用与驯化:以2013年《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为例[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刘国慧;;西方媒介镜像下的内蒙古形象——对改革开放后《纽约时报》内蒙古报道的内容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3年刊)[C];2013年
5 周佶;徐薇;;对“5.12”大地震后《纽约时报》和《新京报》相关报道的媒体话语分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媒体如何架构危机事件——以山西疫苗事件和美国沙门氏菌事件为例[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慨;公共编辑痛批《纽约时报》张冠李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辛义 曾响;120万份假《纽约时报》风波[N];中华新闻报;2008年
3 ;纽约时报经营陷窘,只好卖楼来纾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卜志道;转型中的纽约时报[N];中华新闻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尹琨 编译;《纽约时报》付费墙拉动数字订阅收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6 新华社记者;《纽约时报》的失实、失态、失信[N];人民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贺骏;1号店巨屏广告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公司否认针对竞争对手[N];证券日报;2014年
8 实习生 张燕 编译;纽约时报:百年老报前途未卜[N];国际金融报;2005年
9 任可;《纽约时报》的救星[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商建辉;纽约时报的成功之道[N];中华新闻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菲;《纽约时报》受众拓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2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纽约时报》对“3·14”事件、“7·5”事件相关报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田红虹;《纽约时报》成功因素探析[D];河北大学;2004年
3 段玉强;《纽约时报》对日本侵华的报道研究(1931-1937)[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4 石焱;《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马秋萍;中美两国媒体对米歇尔访华的媒介呈现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肖云婷;对《纽约时报》关于昆明事件和伍尔维奇事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初秀秀;《纽约时报》昆明暴恐事件报道框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覃艳梅;对《纽约时报》上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批判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郭丹;《纽约时报》中的中国竞技体育形象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剑飞;《纽约时报》中的中国“他者”形象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00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0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