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团结再造的困境与限界:1936年蒋介石与胡汉民的博弈

发布时间:2018-06-10 04:59

  本文选题:蒋介石 + 胡汉民 ; 参考:《民国档案》2015年02期


【摘要】:随着1936年胡汉民欧游归国,国民党内迎胡晋京的浪潮高企,蒋介石与胡汉民再次携手合作似乎已是水到渠成。高企的迎胡浪潮之下,却是国民党派系政治的潜流激荡,由此蒋、胡合作的可能性遭到相当程度放大。针对胡之晋京,蒋以根除西南问题为依归,静观其变后发制人,胡则在入粤前后态度陡变。胡之入粤以致拒不入京,与蒋关系复归僵持,动因不止一端,既有西南对胡在各层面的掣肘与牵制,更因蒋、胡蓄积之心结难于冰释。胡去世后,南京对其之丧葬措置,亦羼杂若干政治考量。蒋之政治生涯走向,乃至国民党的发展路径,皆因胡之突然去世,而不免发生若干变化。纵观1936年蒋、胡博弈,深刻折射出国民党政治文化的某些面向。
[Abstract]:With the return of Hu Han-min to Europe in 1936 and the tide of welcoming Hu Jinjing within the KMT, Jiang Jieshi and Hu Han-min once again seemed to be working together again. Under the high tide of welcoming Hu, however, the KMT political undercurrent was fierce, so the possibility of Hu cooperation was magnified to a great extent. In view of Hu Zhijin Jing, Jiang to eradicate the southwest problem as a result, watching its change after the attack, Hu before and after entering Guangdong attitude changed dramatically. Hu's entry into Guangdong made him refuse to enter Beijing, and his relations with Jiang returned to a stalemate, with more than one end of the motivation, not only the constraints and restraints of the southwest on Hu at all levels, but also the difficulties of Jiang's and Hu's accumulation. After Hu's death, Nanjing was bereft of his funeral, but also mixed with a number of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Chiang's political career, and even the KMT's path of development, inevitably changed because of Hu's sudden death. Looking back at Chiang in 1936, Hu game reflected some aspects of KMT politic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历史系;
【基金】:宁波大学学科项目“蒋汪合作研究(1931-1938)”(编号:xkw13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65.1;K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红民;张玲;郭昌文;;冲突与折衷:国民党五全大会延期召开原因探讨[J];民国档案;2009年01期

2 陈红民;胡汉民年表(1931年9月—1936年5月)(下)[J];民国档案;1986年02期

3 罗敏;;走向“团结”——国民党五全大会前后的蒋介石与西南[J];近代史研究;2009年03期

4 罗敏;;蒋介石与两广六一事变[J];历史研究;2011年01期

5 陈红民;;九一八事变后的胡汉民[J];历史研究;1986年03期

6 陈红民;;胡汉民·西南政权与广东实力派(1932—1936)[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广利;;政治现代化视阈下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姚会元;肖冬华;;试析武汉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特点[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强;;抗战时期公众舆论的历史贡献[J];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4 张智丹;;战后国民党的组织危机与内战决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刘文俊;陈伟君;;“全面战”思想与广西“新民团”的职责[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06期

6 李辉善;黎瑛;;述评近代国民党的秘密组织——以广西“革命同志会”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0年16期

7 卿定文;周恩来与武汉会战论析[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魏华龄;;台儿庄会战胜利的台前幕后[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徐蓝;布鲁塞尔会议与中日战争[J];民国档案;1990年01期

10 武力,吴雪生;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剖析[J];民国档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敏;;蒋介石的政治空间战略观念——以其“安内”政策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年

3 曾凡贞;新桂系县政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樝;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安全保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黎瑛;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率;蒋介石与民末宪政[D];吉林大学;2009年

9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樊端成;近现代广西农业经济结构的演变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亢凤华;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湖北的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智丹;国民党应对宪政的政治举措[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陆吉康;近代广西鸦片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尚利;国民党的党政革新运动(1946—1948年)[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建成;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旭;“训政时期约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王泉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的统战工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自永;河南三青团对共产党的政策(1939-1947)[D];河南大学;2009年

9 郑钟明;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失利的原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谭新喜;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编遣研究(1928-1930年)[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诚 ,柳克述;两广六一事变处理经过[J];民国档案;1989年01期

2 王静;论“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J];河北学刊;1994年04期

3 夏潮;试论“两广事变”[J];近代史研究;1986年03期

4 曾业英;蒋介石1929年讨桂战争中的军事谋略[J];近代史研究;2000年02期

5 陈红民;两广与福建事变关系述论[J];近代史研究;2001年04期

6 罗敏;;“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J];近代史研究;2007年05期

7 罗敏;;走向“团结”——国民党五全大会前后的蒋介石与西南[J];近代史研究;2009年03期

8 陈鸣钟;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的方针和策略[J];历史档案;1983年02期

9 舒福蓉;两广六一事变后蒋介石与李宗仁等来往函电[J];历史档案;1987年04期

10 罗敏;;从对立走向交涉:福建事变前后的西南与中央[J];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占红;;胡汉民的品格与其政治得失的关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红民;胡汉民年表(1931年9月—1936年5月)(上)[J];民国档案;1986年01期

3 火木;;《胡汉民评传》读后[J];学术研究;1990年04期

4 徐宗勉;两本《胡汉民评传》的同与异[J];近代史研究;1991年02期

5 荆蕙兰;十年来胡汉民研究述评[J];龙江党史;1997年01期

6 陈红民;胡汉民要“左右逢源”[J];民国春秋;1999年01期

7 陈红民;胡汉民日记(1928年2月—7月)[J];民国档案;2004年02期

8 田伟国;;胡汉民早期的军队革命思想[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黄波;;“党国大佬”如何被边缘化——胡汉民的悲剧[J];同舟共进;2008年09期

10 黄波;;“党国大老”胡汉民悲剧命运溯源[J];学习月刊;2008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敏;;“矛盾政策”中找寻出路:四届五中全会前后的胡汉民与西南时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金以林;;论蒋胡约法之争和国民会议的本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胡汉民:文心剑胆肇共和[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秘书长”胡汉民 “大才干”获孙中山赞赏[N];南方日报;2011年

3 韩福东;1931年的一次“政变” 软禁胡汉民,蒋介石推行约法[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王炳毅;令许多国民党大佬无可奈何的胡木兰[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范福潮;现代话语包装下的传统政治[N];南方周末;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彦华;邓泽如:瓜拉庇劳走出的革命家[N];中山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高志全;林直勉:与孙中山最亲密的东莞人[N];东莞日报;2011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民国政要墨迹集结深圳拍场[N];深圳商报;2011年

9 王玉英;蒋介石的三次“下野”之第二次[N];中国档案报;2001年

10 阿元;胡汉民、邵力子出使共产国际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庆峰;胡汉民早期政治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田伟国;论胡汉民早期的三民主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久龙;胡汉民三民主义法律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2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02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