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与乡土之间——抗战中后期减租减息运动中的山东农村基层党员
本文选题:减租减息运动 + 农村基层党员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抗战中后期,面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农村不同阶级和个体根据时局变化和自身处境采取了相应的应对举措。具有中共党员与乡村社区居民双重身份的农村基层党员,既要履行党员义务和服从组织决议,又需考量身家利益并处理与亲友街坊间的关系。在运动中,他们一般扮演着三种角色:政党意志的执行者、乡村社区利益的维护者和身家利益的追逐者(捍卫者)。其中部分党员具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清晰的行为导向,部分党员则是各种角色兼而有之,部分党员所扮演的角色甚至变动不居。重塑农村社会秩序的减租减息运动引发了基层党员应具有的党性原则和农民固有的乡土原则之间的张力,纠结于党性和乡土之间的基层党员以不同的行为抉择来应对党组织在农村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
[Abstract]: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n the face of the movement of rent and interest reduction carried out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 different classes and individuals in rural areas took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ir own situation. Rural grassroots Party members with dual status of CPC members and rural community residents should not only fulfill the obligations of party members and obey the organizational decisions, but also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their families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In the movement, they generally play three roles: the executor of the will of the political party, the defender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rural community and the pursuer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family. Some Party members have clear role orientation and clear behavior orientation, some Party members have all kinds of roles, and some Party members' roles do not even change. The movement of reducing rents and reducing interest rates to reshape the rural social order caused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party spirit that grass-roots party members should possess and the native principles inherent to peasants. The grassroots Party members who are entangled in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countryside choose different behaviors to deal with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movement of rent and interest reduction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阶级视域下的中共组织:以抗战时期中共山东党组织为中心的探讨(13CDSJ06)
【分类号】:K26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里峰;;不对等的博弈:土改中的基层政治精英[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发源;;党性与乡土之间——抗战中后期减租减息运动中的山东农村基层党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赵书松;吴世博;;中国文化背景下政治精英代际衍化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岳谦厚;宋儒;;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层干部待遇与廉政建设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04期
4 李飞龙;;社会人、经济人与政治人:合作化运动中的乡村政治精英[J];现代哲学;2013年06期
5 王钰鑫;;群众运动与湘鄂赣苏区革命的实现——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李里峰;;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华北土改期间的整党运动[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7 匡凯平;;中国精英政治研究:一个基于CNKI文献的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小尉;朱汉国;;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张一平;尚红娟;;权威、秩序与治理转型——建国初期苏南农村基层政权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虞和平;;2007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连;;刘少奇与山东的减租减息运动[J];党史文苑;2010年16期
2 花瑜;;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J];平原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3 梅士宏;;论减租减息运动在抗战中的作用[J];沧桑;2007年05期
4 王增强;;1944-1946年诸城县的减租减息运动[J];山东档案;2013年01期
5 郭绪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J];历史教学问题;1981年03期
6 牛崇辉,郭翠香;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J];沧桑;1995年04期
7 徐建国;;华北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斗争”模式分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6期
8 张学强;山东省莒南县的拔地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运动中的一个特例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程少明;中原解放区的减租减息运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刘学礼;;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的历史作用和经验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于进;;夜半鸡叫 血染征程[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2 王士花;;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的民众动员[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士花;;山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的民众动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汉承;三件藏品与三次土改[N];中国商报;2004年
,本文编号:2040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4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