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政治格局对南京政府前期乡村赋税征收的影响
本文选题:政治格局 + 财政格局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及清末以来特殊政治格局的影响,南京政府时期形成了鲜明的财政格局,即不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数额之间都普遍存在明显差距,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且大多数收入被用来支付战争费用。在这一格局影响下,各级政府从一开始就把乡村赋税的征收当作了所有急需之时的万灵药。同时,针对特殊的政治格局,南京政府实施了财政中央集权政策,致使各地方政府借口财政紧张而大肆向乡村社会摊派附加,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南京各级政府的乡村赋税征收政策不仅造成了农民阶层的更加贫困化,而且使农民对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为社会动荡不安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Abstract]: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reas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pecial political pattern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Nanjing government formed a distinct financial structure, that is, there is a clear gap between the fiscal revenue and the expenditure amount, wheth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r the 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 was far greater than income, and most of it was used to pay for the wa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patter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lection of rural taxes as a panacea of all times.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special political pattern, Nanjing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policy of centralization of finance, which caused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apportion the rural society under the pretext of financial stress and to impose excessive taxes. The rural tax collection policy of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Nanjing has not only made the peasant stratum more impoverished, but also caused the peasants to have a serious antagonism to the government, which has laid a great hidden danger for the social unrest.
【作者单位】: 运城学院政法系;太原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A770041)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274)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041056-04)
【分类号】:K2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长野朗 ,王晓华;中国的财政[J];民国档案;1993年03期
2 长野朗,李占才;中国的财政(续)[J];民国档案;1994年04期
3 董长芝;宋子文、孔祥熙与国民政府的税制改革[J];民国档案;1999年03期
4 牛淑萍;1927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田赋整理述评[J];民国档案;1999年03期
5 刘慧宇;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地财政划分制度[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04期
6 张启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山西农民生活水平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秀桃;;司法党化:国民政府(1925—1927)司法改革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操申斌;黄延敏;;论“华北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贾孔会;试论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活动[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4 姜虹;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改组中国银行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5 陈向阳;近世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6 王红曼;;四联总处对战时银行机构的法律监管[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7 陈雷;;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供应与配给[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8 孔祥成;;1931年大水灾与国民政府应对灾害的资金筹募对策[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9 柯伟明;;民国时期地方税收权力的流失——以1939—1949年重庆营业税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10 徐涛;;抗战后期四川农村经济发展衰退原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伟明;;战时中央财政集权与营业税征收制度改革[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红;;抗战期间自贡盐业经济发展原因及启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3 马烈;;30年代大城市土匪问题初探[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李纳森;詹爱霞;游博;;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区域发展差距[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扶小兰;;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高飞乐;高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论[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李昌庚;;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与社会稳定的博弈和平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李树林;田瑞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成本现状分析与总体评价[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县级公安机关制度创新研究——以山东省寿光市公安局改革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温洪玉;;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关税减免政策述评[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宁;20世纪20—30年代火柴工人的生存状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贤敏;抗战时期湖南煤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伟;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效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付克锋;中国社会发展良性利益互动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芳;民国时期所得税法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褚明露;国民政府时期财政部的金融监管研究(1927-194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秀玉;陈翰笙与1930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大论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德宏;南京政府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与实践[J];近代史研究;1991年05期
2 郑庆平;略论中国近代农业赋税制度的发展特征[J];中国农史;1986年02期
3 陈梅芳;试论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农村经济政策[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世元;;奉系军阀对济南惨案的态度及原因探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左双文;;1946年沈崇事件:南京政府的对策(英文)[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6年02期
3 乐嘉庆;姜天鹰;;评抗战前夕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抗日准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4 琚贻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对外政策评析[J];民国档案;1997年01期
5 尹铁;论南京政府转向抗日的原因[J];浙江学刊;1998年03期
6 ;评抗战前夕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抗日准备[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7年06期
7 翟金忠;“九·一八”事变前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叶扬兵;论南京国民政府在西安事变中的对策[J];江海学刊;2004年02期
9 仇华飞;南京政府与修订《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J];民国档案;1997年04期
10 吴桐;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中的中共党员[J];文史春秋;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华飞;;试论1933年中美棉麦借款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2 李义彬;;南京政府的联苏制日方针[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3 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白银问题与中美关系[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4 俞辛q;;“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中日外交史论[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5 刘仲德;;“西安事变”时南京政府瓦解十七路军的阴谋活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收买四十二师及地方武装叛杨的回忆[A];十七路军军史资料(2)[C];2008年
6 郭绪印;盛慕真;;评救国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7 王希亮;;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政治空间的嬗变及其再构建[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孔繁岭;;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9 孟庆春;;张学良抗日主张与行动中几个关节点评析[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赵书刚;;北平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爱国壮举[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梅青;南京政府收回澳门缘何落空[N];团结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传福 申银生;和平解放 新乡新生[N];新乡日报;2009年
3 荣维木;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复兴[N];学习时报;2007年
4 季如迅;西安事变中的神秘手令[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王浩宇;己身不正则难以正人[N];吉林日报;2004年
6 王殿礼;爱国将领宋哲元在“七七”事变前后[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李砚洪;北平1949:危城抉择(下)[N];北京日报;2007年
8 陈贤庆;孙中山先生遗体的一次遭遇[N];中山日报;2007年
9 陈铁健;《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N];北京日报;2002年
10 周琪;“西安事变”前的国共秘密谈判[N];经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宫浩宇;1927-1937年南京政府电影政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任伟伟;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马瑞洁;喉舌之困—国民党党媒制度与新闻宣传(1945-1949年)[D];南开大学;2013年
4 孙志鹏;外债与外交:西原借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丽丽;浅析1930年代南京政府的“新政”运动[D];河南大学;2010年
2 刘忠良;南京攻略战中的日本海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剑利;留学生与南京政府兵工事业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王敏;1928年天津长芦纲总案[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美娜;论南京政府宪政时期政治体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璐灵;20世纪30年代申新企业金融危机及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邢向前;1927年-1937年南京住宅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固;论宁案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后的外交影响[D];安徽大学;2010年
9 王小强;试论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原因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彭善民;现代中国国家形态转型中的苏维埃政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40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4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