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验的迷失

发布时间:2018-06-19 21:47

  本文选题:女性主义研究 + 媒体研究 ; 参考:《读书》2014年10期


【摘要】:正冷战结束后,欧洲和北美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开始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相对地走向多元化。方法和题材的更新丰富了"文革"研究的广度。这些新方法包括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社会学研究、媒体研究、后殖民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等。但这些新方法却不应被高估。它们事实上都可以归纳为广义上的文化研究,体现了英美人文学科高度的实用主义(甚至实证主义)传统。这种传统通常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简单地还原为社会或政治原因。当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began to shake off the ideological control and move towards pluralism. The updating of methods and themes enriches the breadth of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se new methods include cultural studies, feminist studies, sociological studies, media studies, post-colonial studies, and 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 But these new approaches should not be overestimated. In fact, they can all be summed up as cultural studies in a broad sense, embodying the tradition of pragmatism (even positivism) in the human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tradition typically restor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object to social or political reasons. When
【分类号】:K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屹;刘兵;;性别视野的意义与局限——从《<三言>性别话语研究:以话本小说的文献比勘为基础》谈起[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5期

2 彭建武;;语用研究的新视角——女性主义语用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郭力;;“上帝”不会重新洗牌[J];文学自由谈;2006年04期

4 李东霞;孙勇;;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5 孙勇;李东霞;;女性主义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浅析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偏差的原因[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0期

6 胡毅;张京祥;徐逸伦;;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我国居住空间历史变迁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3期

7 郭燕;;基于现实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思考[J];山花;2011年08期

8 王勇;;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简·爱的形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庄园;;论张爱玲《色·戒》的情欲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04期

10 朱敏;;舞蹈与女性主义研究——美国访学笔记[J];舞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强乃社;;女性主义者关于人的思想[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利群;;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玉林;;“使用”问题研究——技术史的一种文化转向[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女性主义的跨文本写作与阅读[N];文学报;2005年

2 陈香 舒晋瑜;读书在3月8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宋少净 韦志国;女性博客的文化意义[N];文艺报;2006年

4 王宏维;都市空间及关于公厕的讨论[N];南方日报;2007年

5 刘舒曼;女人缘何“不在”?[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记者 陈香;本土女性学教材出版掀起第一波[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王宏维;“公共政策”与女性就业[N];南方日报;2006年

8 刘兵;生态与性别[N];人民日报;2010年

9 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研究中心 荣维毅 南开大学中文系 乔以钢 清华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所 刘兵;两性本该惺惺相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女性之思 敲开经济学之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邹晓红;中国妇女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周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吕颖;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满小静;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卓;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女性期刊[D];西北大学;2006年

3 白玫;社会性别理论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冯江;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孟晓超;国际经济法的女性主义视角评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方;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道德教育[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8 张晓宁;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Gender and God)[D];山东大学;2006年

9 姚鹭鹭;《人民日报》中女性形象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曲少枫;我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41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41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