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上海人力车行业研究(1949-1956)
本文选题:建国初期 + 人力车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中的人力车,是指黄包车以及三轮车。1874年,黄包车首次出现于上海法租界,经过沧桑岁月,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开始走向衰亡,而当时人力车的衍生工具——三轮车兴起,两者的数量此消彼长。1946年,上海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力车淘汰工作,但后来并未成功,嗣后,只能将其任务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上海已无力发展现代汽车工业,,只得依靠黄包车与三轮车来维持市民的出行。于是上海市政府将黄包车与人力三轮车的管理工作归并,成立了上海人力三轮车出租商业同业公会筹备会,同时成立上海市政工会人力三轮车分会,维持上海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出行便利。1955年,上海政府对黄包车与三轮车提出了“加紧管理、限制发展、逐步转业”的方针,并成立了上海人力车、三轮车管理所,专门负责人力车与三轮车的淘汰与车工转业,直至1956年3月1日,最后两辆黄包车送进了上海博物馆。至此,黄包车完全淘汰,三轮车也淘汰了一大部分。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力车淘汰工作取得了胜利,也标志着上海交通工具已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转变。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题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叙述解放初期人力车的现状。第二章,介绍1949-1954年人力车的管理工作。第三章,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力车第一次被淘汰之过程(1955—1956)。第四章,讨论了人力车工的转业情况。第三部分则是结语,客观评价了人力车的历史地位。 目前,虽然关于人力车研究成果丰富,但对于建国初期人力车的淘汰过程涉及甚少,即使有也散落在各论文及著作中,并没有较为完整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对其淘汰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客观评价,也为现在政府管理城市交通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与教训。
[Abstract]:In 1946 , Shanghai had carried out a large - scale phase - out of rickshaw , but it didn ' t succeed . After that , he could only set his task on the shoul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Shanghai has been unable to develop the modern automobile industry , and has to rely on the yellow - clad vehicle and the tricycle to maintain the public ' s travel . The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set up a Shanghai Human Resources tricycle , a three - wheeled vehicle management station , and has set up a Shanghai Human rickshaw and a three - wheeled vehicle management station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The second part is the subject part of the article , which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 the first chapter ,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npower vehicle in the early liberation period , and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rickshaw in 1949 - 1954 , and the third chapter expounds the process of the first phase - out of the rickshaw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 1955 - 1956 ) .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 which objectively evaluates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rickshaw .
At present , althoug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anpower vehicle are abundant ,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phase - out process of rickshaw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Therefore , it is hoped that by collecting a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al data , we will study and analyze the phase - out process and mak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 and also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nage the urban traffic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7;F572.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华;;“黄包车”与“黄鱼车”[J];咬文嚼字;2009年02期
2 李笑野;谈《石鼓文·车工》兼及秦文化精神[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3 王开平;;金牌工人——记湖北省劳动模范、乌龙泉矿车工王英[J];武钢政工;2006年11期
4 马全根 ,钱麟;}r}⒅ā侨湍9饷魉砍窦殴镜党倒ざ∷赜J];江苏纺织;1995年09期
5 王东风;车出精彩的人生——记全国司法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酒泉电机厂车工鹿顺[J];党风通讯;2002年05期
6 何大明;;老苏州马车行[J];江苏地方志;2010年04期
7 张爱华;;怜悯的高度[J];中华散文;1999年01期
8 马陵合;人力车:近代城市化的一个标尺——以上海公共租界为考察点[J];学术月刊;2003年11期
9 杨光会 ,黄婕 ,汪成根;一个知识型工人的成长轨迹——记安庆石化总厂女工、全国技术能手陈夕琴[J];中国石化;2005年03期
10 吴泽蕴;;故乡的影子[J];苏州杂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志;;高速车削普通细牙三角形外螺纹(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降低2/1斜纹弹力布织疵率[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3 刘彭军;刘晓院;安乐;杜文峰;;A201C型和A201D型精梳机梳理罩开启自停改造[A];“东飞马佐里杯”2007高效能精梳机工艺技术交流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宪荣;董光青;付秀芹;;棉纺针布损伤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A];“金轮杯”2009年全国纺纱梳理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建磊;韩芳;;络筒工序操作流程简化[A];“青岛宏大杯”2006年全国用好自动络筒机扩大无结纱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勇军;;GUO12型人坐小车离合杆的革新[A];“青岛宏大杯”2006年全国用好自动络筒机扩大无结纱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晓红;;角膜异物感染236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薛志刚;;BYC2119橡塑清洁绒套的应用体会[A];“安徽潜阳杯”2008年全国推广应用新型纺织器材科技成果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刁建平;;企业办技校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常州企业办技校的发展探析[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10 ;地质博物馆 验收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鸿伟;磐安 经济要发展 企业招工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2 李国强;营造平台[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3 记者 王胜昔邋通讯员 王锐;尉氏:8000车工年收入过两亿[N];河南日报;2007年
4 陆晓华;人力客三轮华美转身[N];苏州日报;2010年
5 胡仁峰;车工班的“三组合”[N];中国船舶报;2006年
6 吕鸿;现代信息技术给汽车工业带来巨变[N];科技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谢小芬;桂林服装精车工紧缺[N];桂林日报;2007年
8 付爱军;“神刀”刘良振[N];经济日报;2006年
9 新华社记者 钱荣 逯寒青;蔡文:6年干了11年的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安风雨;车工女明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斐斐;建国初期上海人力车行业研究(1949-1956)[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小阑;上海公共租界人力车业改革研究(1934-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中煜;基于Ⅵ的汽车气制动元件测试技术及产品开发[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1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4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