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僧侣在东南亚的抗日宣传研究——以“佛教访问团”和“步行宣传队”为中心
本文选题:民国僧侣 + 东南亚 ; 参考:《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抗战时期爱国僧人们为了打破日本的欺骗宣传并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外援,在东南亚积极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采取发表演讲和公开信、会晤各界人士、创办刊物等形式,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侵略东南亚的野心,向东南亚人民介绍中国抗战的状况,号召全世界佛教徒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还世界以和平。他们的宣传使东南亚国家同情并支持中国的抗战,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也为中国的抗战募集了资金。
[Abstract]:In order to break Japan's cheating propaganda and win more foreign aid for China, patriotic monks actively carried out anti-Japanese propaganda in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form of speeches and open letters, meetings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ations, they exposed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the Japanese army against China, exposed Japan's attempts to annex China, invaded Southeast Asia's ambitions, and briefed the people of Southeast Asia on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Call on Buddhists all over the world to unite and work together to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 Their propaganda mad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ympathize with and support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strengthened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nd raised funds for China's anti-Japanese war.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素娥;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王维远;中国抗战是日本败降的决定因素[J];天中学刊;1995年04期
3 石磊;;简论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4 蒋希正;刁科昌;;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贡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5 陆文培;试论《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抗战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1期
6 陈德鹏;也评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的地位和作用[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06期
7 肖栋梁;论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余庸;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改定重庆为中国抗战陪都的原因[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9 李云峰,李凤琴;贝特兰眼中的中国抗战[J];党史博采;1995年08期
10 吴敏;抗日战争中的国际援助[J];理论与当代;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通;;中国抗战中的科技力量——以地质学为核心的评述[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2 施均;;历史不容淡化、篡改[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3 袁成毅;;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述评[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光耀;;从世界视角看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5 钟鸣;;国仇家恨 永世不忘[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6 韩永利;胡德坤;;论中国七七抗战的国际影响[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长流;;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8 解学诗;;论满铁“综合调查”与日本战争国策[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学范;;在烽火岁月里——争取国际工人援华抗战纪事[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10 卞修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献忠;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前景广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闫焕东;叶君健1944年在英国宣讲中国抗战略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新华社记者;难忘“5·9”这一天[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西北大学西安事变研究中心主任 李云峰;西安事变与中国抗战[N];西安日报;2010年
5 詹尼·克莱格 王雨生 译;中国抗战胜利60年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金■■;为了延续民族的血脉,向西,,再向西![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裔萼;抗战写生画家沈逸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白瑞雪;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的起点和终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撰文 钟一粟 卢星星;抗战大捷万家岭[N];九江日报;2007年
10 马山前;历史不能忘记[N];陕西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建新;《大公报》与抗战宣传[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博宇;上升的中国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全振华;二战期间美国在华军事投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牛丽瑞;盟国通过西北地区的对华军事援助[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光曦;卢斯抗战时期对华报道倾向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王燕萍;山西革命根据地妇婴卫生工作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张倩倩;抗战时期卢斯和《生活》杂志对华报道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玫;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1年
9 祁长春;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援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晓娟;从报刊广告宣传看中国抗战的全民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6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6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