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国民党委员制
本文选题:孙中山 + 中国国民党 ; 参考:《民国档案》2014年04期
【摘要】:孙中山熟悉西方民主制度,民初将委员会纳入了党政组织结构。但鉴于历史教训以及保证个人主导党政的权威,他反对领导体制采用委员制。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后,改弦更张,在国民党制度顶层设计中采纳了民主集中制的委员会,但其仍有局限性。自"新制"(即所谓"纯然的委员制")在国民党中央确立后,党政军各级各类委员会大量设立。
[Abstract]:Sun Zhongshan was familiar with western democracy and brought the committee into the party-government structu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But given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nd the authority that the individual dominates the party, he opposes the system of commissioners. After Sun Zhongshan decided to take Russia as his teacher, he changed course and adopted the committee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in the top design of the Kuomintang system, but it still had its limitation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system" (the so-called "pure committee system") in the Kuomintang Central Committee, various committees at all levels of the Party, government, and army have been set up in large number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梁复生;;论“东南互保”中的地方督抚与西方列强——晚清地方政权与列强的一种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关于联邦制的论争——以《民立报》、《庸言》、《东方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江沛;迟晓静;;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6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7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8 王尤清;;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9 陶季邑;;孙中山晚年才将其“大同主义”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10 罗衍军;;孙中山土地利用思想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2 粟尚正;;从“治天下”到“比天大”——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探析[A];伟人智慧 强国丰碑——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贾蕙萱;;留日三杰与辛亥革命——兼议宫崎滔天的鼎力襄助[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4 罗国辉;;社会改革与关注民生——孙中山与社会救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齐卫平;;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途程的历史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6 宓汝成;;辛亥鼎革之际中国外债透析[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7 李一翔;;孙中山的合作思想与国民党的合作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一辑)[C];2001年
8 徐波;;吸纳·整合·新铸——重论孙中山的“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学继;;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及其价值评估[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倬林;;略论孙中山先生的对外开放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元启;戴季陶的考铨思想及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祥超;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楠;贺麟文化哲学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柳楠;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殷元霞;《正谊杂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2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7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