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官员分析教案问题的三个基点——兼评蒋廷黻、朱维铮、吕实强等人的观点
本文选题:晚清官员 + 教案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晚清时期,教案频发,各级政府官员不得不面对此一严重问题。晚清政府官员看待教案问题之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晚清官员们的眼界、阅历差异很大,有些人情绪激动地看待传教问题,但是也有不少人能够客观看待传教士及其活动。另外,广大基层民众的情绪,对这些官员有重要影响。还有,官员们的理学信仰,对他们分析教案问题也有重要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teaching case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had to face this serious problem.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er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when they viewed the issue of teaching pla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ir views and experiences. Some people viewed missionary affairs with emotion, but many could objectively view missionaries and their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feeling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grassroots, these official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Moreover, the belief of officials in Neo-Confucianism also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ir analysis of teaching plan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第51批博士后面上资助二等资助(资助编号:2012M510340)
【分类号】: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华川;;“西人掠食小儿”传说在中国的起源及流播[J];历史研究;2010年03期
2 史革新;倭仁与晚清理学[J];中州学刊;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蒋廷黻的外交史观[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2 李玉;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3 俞政;严复留英期间的几个问题[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4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章征科;;洋务运动时期士向知识分子的初步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孙丽娟;;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交际动机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尹德翔;;《初使泰西记》中的西方科技与中国思想[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8 王冬;李军松;;薛福成与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会通[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9 杨汤琛;;晚清域外游记与现代报告文学的兴起[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10 金庆惠;晚清早期维新派的妇女解放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剑萍;;左宗棠教育思想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封海清;;论孔子家庭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4 丁凤麟;;论郑观应和薛福成思想的“相与呼应”[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5 左玉河;;西学东渐与晚清学风嬗变[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开玺;;英军焚毁圆明园事件与“国际法”[A];《圆明园》学刊第十二期[C];2012年
10 王兴;;投桃报李?——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苏慧廉的中英关系研究[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3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金花;士人与土司[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成;地域形象的载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仕杰;“变态”视野下的曹禺戏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倩;中央美术学院藏《庆寿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静;明清北京成贤街考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原付川;晚清《西国近事汇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正林;论章太炎的三重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性忠;对海门教案几个问题的探讨[J];浙江学刊;1994年02期
2 刘泱泱;1862年的湘潭衡州教案[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3 董丛林;;义和团“极盛”前夕的教案态势与清方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云乃庆;长江教案发端扬州论辩[J];学海;1996年05期
5 林建曾;东西方文化冲突与清末贵州教案[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02期
6 刘泱泱;建国以来教案研究述评[J];求索;1995年02期
7 胡维革,郑权;文化冲突与反洋教斗争——中国近代“教案”的文化透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8 牛济,赵树好;炮舰政策与晚清教案[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刘国强,陈慧;连州教案述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2期
10 吕坚;;关于“芜湖教案”一文之订正[J];安徽史学;198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斌武;;贵州地域文化与丁宝桢反教心态及示范[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薛熙明;朱z,
本文编号:2077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7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