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更广的意义和范畴认识遵义会议——关于“广义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的探讨
本文选题:广义遵义会议 + 狭义遵义会议 ; 参考:《党的文献》2015年01期
【摘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它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具体的会议上,而应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来考察其逻辑进程,区分出"狭义遵义会议"和"广义遵义会议"。对于"广义遵义会议",应联系大革命失败以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和毛泽东的重要贡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的困境及反省等史实来加深对其历史背景的认识;应联系遵义会议之前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具体经过,以及之后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来全面理解其内容和历史进程;最后还应明确其对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Abstract]:The Zunyi meeting is a very important meet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understanding of Zunyi meeting should not only be confined to a concrete meeting, but also examine its logical process from a broader historical backgroun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narrow Zunyi meeting and the broad Zunyi meeting. In the light of the armed struggl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nce the defeat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Mao Zedong, the defeat of the fifth counter-campaign against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and the forced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connection with the "broad Zunyi Conference".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dilemma and introspe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ong March, we should link with the series of meetings before the Zunyi meeting (channel meeting, Liping meeting, monkey meeting), the specific course of the Zunyi meeting, and the subsequent Zaxi meeting.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victory of the long March,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other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作者单位】: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国光大集团党委;
【分类号】:K2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仲泉;;遵义会议评价的科学历史观——纪念遵义会议七十五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胡国枢;;影响现代中国教育改革走向的教育家陶行知[J];爱满天下;2003年03期
3 梁柱;;共产党人要有自觉践行党的纲领观念——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孟宪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监督机制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熊晓燕;关于长征研究中需要再认识的两个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祝天智;;“联合政府”口号的博弈论分析[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7 梁柱;;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特点[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8 李勤;;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特征及对当代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9 黄君录;;对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再认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张洪军;于之伟;;《观察》对于国共东北争夺战的军事报道(1946-1948)[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洪武;;陈毅与新四军[A];铁流21——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C];2012年
2 王汝秀;;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先进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梁中堂;;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唐培吉;;抗日战争和新四军[A];新四军研究(第一辑)[C];2008年
5 牛兴华;王溪文;;中国共产党奠基西北走向辉煌的历史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周锦涛;;毛泽东与抗战时期的党内教育[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7 周锦涛;周斌;;刘少奇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贡献[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周锦涛;杨家慧;;抗战前夕刘少奇对白区党的建设的探索[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9 刘志靖;;毛泽东与国民党——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视角[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10 冯祖贻;;从《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看陈云对遵义会议的贡献[A];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旭;一个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运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贺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系统研究:1941-1954年[D];复旦大学;2011年
7 赵永建;政府结构变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欧阳丽宇;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若兰(Maria de la O Moncada);当代中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知与欧洲的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达;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郑向颖;毛泽东的民主行政思想与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徐晓旭;陶行知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健;张闻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跃武;试论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的军事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洁;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9 徐伟杰;列宁与毛泽东学习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进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6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86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