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成功与另类思维
本文选题:曾国藩 + 直觉思维 ; 参考:《领导科学》2014年15期
【摘要】: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国人形成了一种中国式思维,它有优点,也有弊端,是个中性名词。中国式思维重体悟,尚直觉,善类比,轻逻辑。不过,历史上也有与这些特点背道而驰的人,比如晚清重臣曾国藩。直觉思维重综合而轻分析,曾国藩通过实践却发现了仔细分析的重要性。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孤驻祁门的曾国藩派湘军精锐鲍超部北上救援。曾国藩的同僚胡林翼告诉他:"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均可不校;士女怨望,发为歌谣,稗史游谈,诬为方册,吾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people form a kind of Chinese thinking, it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s a neutral noun. Chinese thinking emphasizes understanding, intuition, good analogy, light logic.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eople in history who run counter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Zeng Guofan. Intuitionistic thinking is more comprehensive than analytical, but Zeng Guofan finds the importance of careful analysis in practice. In September 1860, the Anglo-French coalition forces captured Tianjin and forced the city under Beijing. Xianfeng emperor fled to the river on his way to Qimen alone in Qimen Zeng Guofan sent the elite Baochao department north to rescue. Hu Linyi, a colleague of Zeng Guofan, told him: "when officials in Xinjiang fight for aid, the court officials pay a blow to them, but they can not be schooled. If a scholar or a woman complains, he will send out a ballad, talk about the history of history, and falsely accuse him of being a square book."
【作者单位】: 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K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达青;尊孔卖国的曾国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年03期
2 朱东安;评曾国藩在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J];求索;1988年01期
3 周一谋;曾国藩与《曾文正公全集》[J];家庭医学;1998年13期
4 马啸;试论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2期
5 曾国藩 ,曾道解;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J];决策探索;2005年09期
6 曾国藩;曾国藩十二策治人治国金典[J];决策探索;2005年10期
7 祝小潭;;我观曾国藩[J];文史天地;2008年02期
8 刘绪义;;雷霆雨露皆春风[J];书屋;2008年11期
9 曹凤祥;;曾国藩与金陵书局(连载之三)[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04期
10 眭达明;;雷霆和雨露 一例是春风——“秘史新说”系列文章之十[J];秘书工作;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若宁;;曾国藩廉政文化初探[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2 刘大治;;沈葆桢与曾国藩[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虹;沈汉炎;钟南;;从《曾国藩全集》的出版看首席编辑的编辑力[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4 汪磊;;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探微[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姚文胜;;曾国藩人格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红燃;;论曾国藩领导力的建立与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贾熟村;龙盛运;;袁甲三与临淮军[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8 柳岳梅;许全胜;;陈宝箴遗文(续)[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9 贾小叶;;督抚与晚清文化变革之决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10 贾小叶;;理势之辨与战和之争——试论1840~1885年问地方督抚的战和观[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双峰县委书记 李大剑邋双峰县人民政府县长 彭爱华;富厚双峰 深远流长[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纪瑾;“非典型清官”的正面和侧面[N];珠海特区报;2011年
3 通讯员 左都建 龙德;“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成立[N];湖南日报;2010年
4 朱汉民 吴国荣;学治贯通 汉宋兼综[N];光明日报;2007年
5 徐水涯;蒋介石对曾国藩的一点继承[N];北京日报;2003年
6 记者 曾西林;唐浩明在郴评析“曾国藩湘军治军方略”[N];郴州日报;2009年
7 雪珥;蝴蝶飞飞曾国藩[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张洪彬;晚清的道德失落及其后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朱金泰;史笔不是描眉笔[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张俊录;曾国藩抄存丢失奏折[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3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5 房政;中国现代国家的型构1842~1953[D];复旦大学;2008年
6 杨波;左宗棠军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昊;曾国藩与道家思想[D];湖南大学;2010年
8 郭剑鸣;晚清绅士与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识权力化整合模式为路径[D];复旦大学;2006年
9 徐雷;曾国藩理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纪振奇;清军江南大营研究(1853—1860)[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欢孙;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小舟;曾国藩与近代湖湘文化[D];河北大学;2001年
3 肖高华;曾国藩文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红;晚晴“以礼代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芳;曾国藩对两淮盐务治理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文瑶;曾国藩与中国科技近代化[D];湘潭大学;2007年
7 辛松;曾国藩科技思想探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孙德强;曾国藩人生修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德勇;《曾国藩家书》主体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10 刘朝晖;浅析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0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