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南疆地方行政建制改革与城市发展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Xinjia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few people associate it with the urban development.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a's cities are mostly administrative centers,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ties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factors. Although Xinjiang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border, it still shows this characteristic. The southern Xinjiang city has a long history. After the Qing Dynasty, due to the special regional conditions,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was implemented under the military system of restraint and Zazak system. The system of restraint and Zazak restricts the free flow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lements between regions and c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thu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Xinjiang established a province,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 the system of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was replaced by the system of Bo-restraint and Zazak,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of southern Xinjiang.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which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county system, was further develop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e established counties, the number of cities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scale of the cities expanded. This establishe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embryonic form of the urban system in the south of Xinjiang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新疆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城市通史”(项目编号:12AZD083)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渠涛;蔡建明;董玛力;;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发展变化——以1990年-2005年时间段为例[J];城市问题;2009年02期
2 周伟洲;晚清“新政”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近代经济的萌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赵云田;清末新疆新政述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江立新;洋务运动与晚清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勇勤;晚清知识分子褒贬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6 吴宝晓;;19世纪的地方政府与荒政——兼论李鸿章在直隶的赈灾活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李忠萍;;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人才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刘伟;;同光年间州县官选任制度的嬗变[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3 钟文典;;近代龙州四题[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逄增玉;苏奎;;城乡文明对立下的“城市外来者”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永理;司俊;;中国近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述略[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7 陶德臣;;左宗棠与晚清茶业[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8 易惠莉;;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9 邓孔昭;;台湾建省与福建协饷[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炳明;;是“放垦蒙地”还是“移民实边”[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7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媛媛;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修建;清代伊犁维吾尔族移民经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耿直;早期美国华工的命运(1865—1894年)[D];山东大学;2010年
9 雷瑶;庚辛议和中的大吏因应(1900.7-1901.9)[D];东华大学;2011年
10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蕾;张京祥;;撤县设区的区划兼并效应再思考——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01期
2 周霞;行政区划调整与规划管理体制完善——以佛山市为例[J];规划师;2005年07期
3 陈钊;;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4 陈忠祥,李莉;行政区划变动与城市群结构变化研究——以宁夏中北部城市群为例[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5 吕宪军;王梅;;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扩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01期
6 苗普生;;清代维吾尔族人口考述[J];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7 齐清顺;论清末新疆“新政”──新疆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开端[J];西域研究;2000年03期
8 赵云田;清末新政期间新疆文化教育的发展[J];西域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建林;;“假维新中的真改革”——浅观清末新政与中国城市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梁家贵;浅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李鑫;;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城市发展变化的特点[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静;;试论近代天津的山东旅津同乡会[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7期
5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廖大伟;邢建榕;;“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月刊;2007年05期
7 罗琳;;长沙会战对近代长沙城市发展影响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刘思朔;;近代上海弄堂演变略述[J];旅游纵览;2011年03期
9 魏开肇;;论晚清北京铁路、邮电和近代学校兴起的基本特点[J];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03期
10 任吉东;;从宏观到微观 从主流到边缘——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回顾与瞻望[J];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可;;市政改革新兴势力的崛起和市政发展效仿目标的转向[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周进;;1958-1959年国庆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及其启示[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徐机玲 李灿 蔡玉高;南京解放60周年:虎踞龙盘今胜昔[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鸿金;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华;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玉皑;边疆与枢纽:近代新疆城市发展研究(1884-1949)[D];西北大学;2013年
4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高路;1900—1937年中国社会精英对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威;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徐松如;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兰;近代张家口城市发展研究(1860-1937)[D];河北大学;2013年
2 马珊珊;民国时期杭州城市发展与城市意象:1912-1937[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郑涛;抗战时期重庆市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赵鹏;辽宁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31)[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吕勇;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源型工矿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文才;民国初期东北的市政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张宝宝;清光绪年间重庆城市空间布局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刘菲;“城市公园”:新型社会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意义[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9 熊雪菲;《滨江时报》广告视野中的哈尔滨社会生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毛勇;铁路与新乡城市的兴起(1905-1937)[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5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3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