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蚕桑局商品化经营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8-07-27 16:57
【摘要】:晚清蚕桑局是晚清局务机构基层组织形式,是地方劝课蚕桑的重要机构。其机构本身具备商品化经营特点,涉及到资金来源与管理、商品市场、区域与专业分工、近代工厂经营形式等内容。文章细致地描述了晚清蚕桑局的商品化经营活动,挖掘蚕桑局商品化经营特点,进一步呈现晚清蚕桑商品化经营机构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过程。
[Abstract]:The sericulture bureau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form of the burea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 of the local sericulture. The organization itself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ized management, which involves the source and management of funds, commodity market, regional and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odern factory managem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mercializ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sericulture burea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excavates the commercial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ericulture bureau, and further presents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the commerci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sericul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imes.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立省助)“晚清蚕桑局及近代转型研究”(项目编号:CXZZ13-0280)
【分类号】:F326.3;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刚;关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忠;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2 张研;牛贯杰;;学习笔记:对中国式“二元经济”的理论探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3 沈志忠;;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4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5 龙方;潘峰;;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湖南[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郑立柱;;抗战时期根据地的“三农”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韩绍凤;向国成;;论交易效率改进、自由选择与二元经济转型[J];当代财经;2006年08期

8 卞靖;刘春玲;;缩小城乡差距 消除二元结构——对二元经济论的质疑与反思[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9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组;王碧秀;赖扬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10 郭从杰;;抗战前安徽农业技术推广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刚;;农民家庭工业对现代工业的影响问题[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瑛;民国时期大学农业推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燕;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胡茂胜;晚清至抗战前士绅与江苏农业近代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新;20世纪中国动物营养学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景书;中国古代农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殷晓岚;20世纪苏南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吕序言;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尚阳;北京政府时期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叶超;区域二元结构体系构建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林乐;宝山区地域经济二元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利华;基于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黄山松;二元经济结构下工业反哺农业机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鲁彦;金陵大学农学院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孟晖;城乡劳动力双重过剩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D];郑州大学;2005年

10 侯冠平;用知识化推进“二元结构”一元化[D];湘潭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2 吴伟东,冯玉华,贾生华;我国三元经济结构问题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1988年05期

3 吴柏均;无锡区域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1920—1949)[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03期

4 林刚;试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民族性特征——对中国、西欧资源配置方式演变过程的回顾[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2期

5 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再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01期

6 林刚;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永祥 张枥 陈林;人大代表看“五城”变化[N];南充日报;2011年

2 田越;把“扶贫”“扶智”结合在一起[N];南充日报;2010年

3 张永祥 张枥 陈林;29名外国官员升钟湖库区“取经”[N];南充日报;2011年

4 游国珍 肖莹;“东桑西移”带富乐安蚕农[N];抚州日报;2010年

5 黄一魏 记者 许明峰;修水蚕桑产业集聚发展促民致富[N];九江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张会军 马祥伟;石泉引进黑木耳地栽培育获成功[N];安康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德利;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精神 为推进发展提供思想动力[N];南充日报;2011年

8 张斌 武胜记者站 段毅刚;武胜夏蚕收入680万元[N];广安日报;2011年

9 张永祥 张枥 钟国明 记者 王青山;南部新型蚕桑业农民少劳多获[N];四川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2148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48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