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给农民”——中共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的历史追索与逻辑探究
[Abstract]:Peasant-revolution, village-construction is the revolution orient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volution, and it is also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peasants from rural tradition to modern revolution, from passive object to revolutionary subject. "empowering the peasants" is the logical basis and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e rural revolutio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power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order underlay the premise of this logic,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peop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nstruction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this logic. But the interweaving of revolution and ideal, although depicting the colorful revolutionary picture of rural China, and the docking of war and mobilization, obviously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relic of the local society.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陕甘宁边区县政与县长研究”(项目号:13FDJOO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项目号:10&ZD1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尚立;;革命与乡村:中国的逻辑——读《革命与乡村》丛书[J];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前;;“剪刀差”问题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合作社经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王明前;;中央革命根据地苏维埃以党代政现象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钱守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5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6 罗朝晖;;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8 刘立振;;“包一头”:1960年代初党对工商业者统战政策的历史考察——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9 孙如轩;;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礼治”——对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的观察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10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张健;;农业税费免除前后村干部的行动逻辑——关中庙村的个案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5 李平;张秋菊;;省际边界地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分析——以闽粤边界的新丰镇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过军;卢福营;;村庄治理中妇女的组织参与——以浙江省K村为个案[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游海华;;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8 赵玉洁;;毛泽东的史学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积冬;;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杨桂宏;;关于山西互助合作问题争论的评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伦莹莹;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志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孔琰;泰安市农村基层组织廉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仲;;民国时期商会对农业的扶持——以苏州商会为例(1927—1937)[J];中国农史;2011年01期
2 张利群;论乡村建设理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建设运动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大禹;;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及绩效评价[J];求索;2006年09期
4 吴锦旗;;抗战时期教授政治参与评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郝宏桂;论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中工业化思想[J];民国档案;2003年03期
6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J];农业考古;2007年03期
7 王蓉;;南京国民政府的乡村建设与农民负担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8 刘继英;;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唐怀继;童庆平;张久石;;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J];学理论;2009年21期
10 童庆平;唐怀继;洪民富;;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重大意义[J];学理论;2009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肇毅;;评30年代新桂系的乡村建设[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2 赵利栋;;近代中国的封建与封建主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3 陈亚杰;;略论当代中国的群众参与与阶级斗争扩大化[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雁南;;辛亥革命与农民问题[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81年
5 徐有礼;;论30年代乡建运动中的“三自主义”[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王先明;;中国近现代乡村史研究及展望[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姜志良;;瞿秋白与江苏农民运动[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8 徐泉法;;浅论江阴农民暴动过程中的武装建设[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翁有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政治发展观初探[A];毛泽东邓小平与现代中国——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共永定县委、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重要讲话与论文选集[C];1993年
10 李晔;;留美知识分子与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弋横暴动[N];人民日报;2006年
2 本期《焦点论坛》主持人 李庆英 特邀嘉宾 宋恩荣 张海英 周逸先;三人行:走向平民[N];北京日报;2001年
3 晏鸿国;晏阳初与中国乡村建设学院[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朱素芳;200天铸就的永久丰碑[N];长江日报;2005年
5 卢晓蓉;东方的“诺亚方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国风;梁漱溟与乡村建设运动[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
7 吴小龙;瞿秋白与毛泽东[N];南方周末;2003年
8 陈新;从宜昌到四川——抗战中的“东方敦刻尔克”奇迹[N];西部时报;2010年
9 卢国纶;卢作孚之死[N];南方周末;2005年
10 吴迪;武训与宋景诗[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祖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体制下的政治参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袁莉莉;1949-1978年中国革命型政治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祖秋红;“山西村治”:国家行政与乡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别琳;保守政党与民初政制:进步党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民党的互动[D];四川大学;2006年
5 董宝训;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1949-1978)[D];山东大学;2009年
6 朱庆葆;抗拒与变迁[D];南京大学;1992年
7 刁振娇;论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实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成;农民·抗争·政治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4年
2 刘薇;陕甘宁边区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吕波;政治参与:陕北开明绅士与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D];西北大学;2006年
4 王锦辉;1946—1949年土地改革中农民政治参与的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5 宋莉;清末民初商人的政治参与[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旺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建华;别廷芳与内乡乡村建设(1930-1940)[D];河南大学;2009年
8 王亚坤;动员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汪博武;抗日根据地政治社会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汉鸿;试析江苏谘议局松江府议员选举[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5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5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