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革命根据地农民参加中共军队动机之考察
[Abstract]:From 1937 to 1949,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of North China, which gradually awakened the peasant's class consciousness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owever,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model formed by farmers in the long farming society is extremely resilient. It is impossible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in a short time. Therefore, under the staggered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these two factors, the peasants' motivation to jo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army presents an extremely complicated aspect: some people join the army because of the awakening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but most people are faced with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a large extent, their actions still follow the logic of their daily lives. Therefore, in this period,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interests, getting rid of difficulties and promoting political status became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peasants in North China to jo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army.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
【分类号】:D231;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奎松;;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2 肖一平 ,郭德宏;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J];近代史研究;1981年04期
3 魏宏运;抗战第一年的华北农民[J];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01期
4 孙丽英;晋察冀志愿义务兵役制度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李里峰;;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华北土改期间的整党运动[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3 张一平;;自然灾害、政治斗争与地方民生——1946—1949年苏北解放区救灾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薛忠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政思想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沙健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梁柱;理想信念: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灵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方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特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江心;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刘长海;;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周俊成;路来庆;;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统战思想的早期探索[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于景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济南人力车夫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简论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的教育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刘维芳;;毛泽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浦棠;;从《讲话》的修改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与时俱进[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静;;论谭政对毛泽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6 刘维芳;;毛泽东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贡献[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7 康民;秦生;;深化对我国政党制度本质和特点的认识[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何友良;;略论中国农民与抗日战争[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9 京中;;抗日战争史研究述略[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10 姜涛;卞修跃;;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9 蒙蒙;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2 廖丙红;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整党运动中的党群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4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村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玉春;制度变迁视阈下的青年政治参与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凌;建国初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1949年—1956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丽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征购土地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寿林;转型时代的思想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阳;刘少奇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敏;程杨;;基督教在近代湖南的慈善活动浅析[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2 肖华;试论中国近代化与反帝反封建革命[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3 郝俊琴;;浅谈抗战后期知识青年从军[J];双语学习;2007年09期
4 张明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政治信息传输和交换体制与发动“文革”动机的形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4期
5 刘会芳,王秀华;“党内合作”方式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李自典;冯玉祥与西安事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石宝友;;梁士诒与民初公债——民三、民四公债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唐靖;吕琼;;孙中山联日策略及其动机评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凤梅;郝锦花;;国家—农村基层干部—农民间的非良性互动与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受阻——以1949年至1978年间的山东省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10 覃婷婷;;蔡锷派滇军入黔及相关问题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元鹏;;辛亥前的一篇《贵州农民疾苦调查》[A];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贵州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池子华;;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吉渭清;;吉陈乡的减租工作[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4 陈同生;;播种期——大革命时期回忆录之一[A];戎马书生——陈同生纪念文集[C];2001年
5 余立基;;连队卫生战士对火线救护做出了重要贡献[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6 余立基;;连队卫生战士组织对战场救护作出了重要贡献[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五)[C];2005年
7 ;新十一旅李友竹团长高昆山副团长冯世光营长献地千垧[A];曹又参与安边起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安边起义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印焕;;二三十年代河北农民离村后的流向及其社会影响[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9 王方中;;1934年长江中下游的旱灾[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10 王印焕;;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的离村与人口近代化[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杭徽 余延青 通讯员 范良兴 朱颖;四村联防共守“环沪护城河”[N];嘉兴日报;2010年
2 刘廉昌;抗战期间昭通军民民族意识的形成及表现[N];云南政协报;2007年
3 招思虹;华侨独撑万国博览会“中国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韩宝平;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第一人[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顾赞良;土地改革轰轰烈烈[N];河北日报;2001年
7 孙成武 作者系东北师大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抗战胜利的历史启示[N];吉林日报;2005年
8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胡振民;继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N];人民日报;2005年
9 黄飞英 黄建东;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歌[N];协商新报;2005年
10 东永政 武振宇;永葆本色奋争先[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益元;醴陵县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D];复旦大学;2004年
2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罗衍军;革命与秩序[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陶双宾;再置的生命:1946-1976,,辽西北村落中的国家、社会与农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印焕;1911-1937年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中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927—1929)[D];复旦大学;2004年
7 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D];复旦大学;2004年
8 吴德慧;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一平;地权变动与社会重构[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安俊;三十年代南满地区农民家庭收支透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利芬;觉醒与贡献:抗日根据地的农民[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欧阳铁光;灾荒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初探[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金国;华北地区土地改革之诉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郭海成;农民·抗争·政治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4年
6 谢雨阳;解放初湘潭县土地改革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7 刘大武;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苏农民离村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单魁贤;日伪统治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国宁;晚清防俄思潮与近代早期民族意识(1840-1900)[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彭善民;现代中国国家形态转型中的苏维埃政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59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159638.html